建立学习型教会系列:“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作者: 张合安牧师
来源:福音时报
2016-12-28 17:32:59
分享与播放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这句出自《庄子·养生主》的诗句,意思是“生命是有限的,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实在是危险的!”

尽管有人说,这话的原意是庄子用来提醒人们,用短暂的人生要追求无限知识是危险的论点,但我觉得一点也不影响用这话来激励人们去抓住人生有限的年日努力汲取知识。庄子清醒地认识到,人生何其短暂,知识实在浩瀚,站在养生的角度,他发出奢望用有限的人生掌握无尽的知识实属不可能的感慨,但他一点没有否认学习的重要,更没有说人生短暂、知识无限,那就干脆不再努力了。

当今是一个知识激增的时代,面对浩瀚的知识,抓住机会学习自然是最智慧的选择,是丰富我们人生的绝佳渠道。

一、学习不能等待:

人生何其短暂,知识如此浩瀚,学习不能等待,因为有限的人生不可能在等待中发出璀璨,这一点无不被许多圣经内外的藉学习而功成名就者的经历所证明。

被后人尊为“书圣”的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当他年仅12 岁的时候,发现在父亲的枕头下一本前人写的《书论》 ,便偷偷地拿来阅读。他父亲看见就说:“不要性急,等你长大了,我会教你的。”而王羲之却回答说:“学习是不能等待的,像走路一样,不停地走,才能前进。等我长大了,再教就太晚了。”是啊,人生苦短,转眼就是百年,要做就得立即做。早一点动手,早一点起步,就早一点向成功迈进。王羲之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支配下,长期坚持勤学苦练,其书法艺术终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我们的救主耶稣之所以“智慧和身量(“身量”或作“年纪”),并 神和人喜爱他的心,都一齐增长”,与祂选择从小热爱学习不无关系。(参路2:52)耶稣所处时代的犹太人,作父母的根据旧约“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的经训,都对儿童负起家庭教育的责任。当耶稣十二岁的时候,祂由父母带着按照节期的规矩前往耶路撒冷守节。在回来的路上,当马利亚和约瑟在亲族和熟识的人中找不到祂时,就急忙返回耶路撒冷,竟发现祂仍在殿里,坐在教师中间,一面听,一面问。(参路2:41~46)在犹太地,圣殿是一个学习的好地方,特别是过逾越节时,地位崇高的律法师都会聚集在一起,彼此教导和讨论重大的真理课题。孩童耶稣抓住这样的良机,象求知若渴的学生一样热忱地聆听和寻根问底。

被保罗称为真儿子的提摩太(提前1:2),之所以能够在年轻之时就扛起了牧养和管理教会的重任,就是因为他从小就开始学习,抓住并利用好每一个人生阶段学习的机会,不断提升自己的结果。

首先,提摩太抓住了在良好家庭环境中学习的契机,建立自身信仰。

人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与提摩太朝夕相处的母亲是信主之犹太妇人(参徒16:1),他能从小就明白圣经(参提后3:14),一定与这位虔诚母亲的信仰教育与影响密不可分。甚至,连他外祖母罗以和母亲友尼基心里的无伪之信也影响了他,并深深根植在他的心里(提后1:5 )。以至在保罗没有挑选他做同工之前,就已经是“路司得和以哥念的弟兄都称赞”的人物了(参徒16:2)。

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孩子是父母的作品,文章没写好,不是纸和笔的错,而是写书的人的错。同样道理,孩子是否成才,父母责无旁贷。宋人黄庭坚说过:“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为了更好的实施家庭素质教育,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作为父母应先拿起书本,不断藉着学习来充实自己、丰富自己。《发现母亲》一书的作者王东华所说:“要想孩子伟大,父母必须先伟大。父母能走多远,孩子就能走多远。”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模仿的对象,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想白纸一样纯洁的孩子。父母的教育,对日后孩子树立人生观,价值观有很大的影响。

如孩子摔跤是家庭教育中最常见的事,不同父母的反应也显现了不同的家教。孩子摔倒在地,一个妈妈赶紧抱起孩子,心疼地说:“宝宝,摔疼了吧?”,然后孩子大哭。另一位妈妈则平静站一边,让孩子自己爬起来,然后继续跑着去玩。为什么一个孩子娇气而另一个却很勇敢呢?其实关键因素不在于孩子,而在于两位妈妈的不同表现。第一个妈妈的态度是紧张不安的,她的紧张暗示孩子摔跤是很痛的,在心理上增加了孩子疼痛的感觉,让他变得娇气。这种反应就是消极的暗示。而第一位妈妈的态度很平静,同时也暗示摔跤没什么大不了,给了孩子积极的暗示。

其次,提摩太抓住与保罗同工的美好机会学习。保罗教导年轻的提摩太:“……在敬虔上操练自己……总要在言语、行为、爱心、信心、清洁上,都作信徒的榜样……不要轻忽所得的恩赐……使众人看出你的长进来。”(参提前4:7~15)又说:“你当竭力在 神面前得蒙喜悦,作无愧的工人,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后2:15) “务要传道,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专心,并用百般的忍耐,各样的教训,责备人,警戒人,劝勉人……你却要凡事谨慎,忍受苦难,作传道的工夫,尽你的职分。”(提后4:2,5)提摩太正是藉着保罗的教导和他事奉的经验的学习,才得以成为神贵重的器皿,成为保罗的忠心同工,成为教会的美好祝福。

我国唐朝诗人颜真卿写过一首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首诗的意思是,勤奋好学的学生在三更半夜时还在学习,熄灯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鸡就叫了,他们又起床学习了,如果小时候不认真学习,长大后,想要学习也晚了。)青少年是读书的最佳年龄段,要抓住精力充沛、记忆力好又无生计之忧的好机会,勤奋学习,发愤读书,不要象那些总说“等等,等等再说”的做事喜欢拖延的人,才可以待到青春逝去,而不再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不至品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苦涩,不会发出“好多事还没有来得及做,就两鬓飞霜,垂垂老矣”的感叹。 

二、学习永远不晚:

学习应该是一个人一生的坚持,不论到了什么年龄阶段,都不要放弃学习,也不要以为太迟,对人生来说,任何时候想学习都为时不晚!

西汉经学家刘向在《说苑》中有一个故事:晋平公一次问盲乐师师旷:“我已经七十岁了,很想学习,但恐怕太晚了。”师旷答道:“为什么不点起蜡烛呢?”平公听了很是生气:“哪有做臣子的取笑君主的呢?”师旷说:“盲臣哪敢戏弄君主呢?我曾听说过,少年时好学,如同初升的太阳一样光鲜明亮;壮年时好学,如同中午的太阳一样炽热似火;老年时好学,就像用蜡烛照明一样,在黑暗中闪光。但是点蜡烛走路,与摸黑行走相比,哪个更好呢?”晋平公不禁赞道:“说得好啊!”

师旷用“日出”、“日中”和“炳烛”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和人生学习的三个阶段,他说得很对,学习就如太阳、如烛火,如大海中的灯塔,让我们在黑暗中看清方向、找到道路。固然青壮年时是最佳的学习时机,但人到老年才开始刻苦好学,照样会使生活过得更加充实。

《圣经》记载:“又有女先知名叫亚拿,是亚设支派法内力的女儿,年纪已经老迈,从作童女出嫁的时候,同丈夫住了七年,就寡居了。现在已经八十四岁(或作“就寡居了八十四年”),并不离开圣殿,禁食祈求,昼夜侍奉 神。”(路2:36~37)

作先知是亚拿一生所追求的,是她活着的目的,是她人生的方向。但作先知不是一生下来,就是先知的;也不是自己想做先知,而立即成为先知的。做先知是要通过装备、通过努力的!亚拿没有因丈夫的去世,而动摇自己的信心,丧失做先知的志向!她持久以恒地用神的话语来装备自己,一如既往地按着她所的拟定的目标努力奋斗,最后,终于成为神的先知,神话语的出口,竭力传讲神的话语!尽管到了84岁的高龄,事主的热诚却依然没有改变。“并不离开圣殿”,一方面是为继续在圣殿中学习神的话,学习敬拜和事奉,另一方面,是为以“禁食祷告,昼夜事奉神。”身体的衰老没有阻止她努力学习的心,也没有挡住他事奉的情,她依然以圣殿为家,将神家的事情放在首位,以神家的事为念!

弟兄姊妹,我们的事奉是终生的,那我们要更好事奉的学习也应该是终生的!作为生活在当今这个信息大爆炸时代神的工人,要常怀事奉能力恐慌之感,自觉成为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模范,不断用新知识、新思维来丰富自己,才能在事奉工作中言之成理、论之有据、思之有成,方能汲理论之精华、集众家之所长、听信众之所呼、定合理之决策,做出一番神人喜悦的善工。

神的儿女们,扪心自问:“我把蜡烛点起来了吗?我应如何尽早把蜡烛点得更亮些?”

三、学习注重选择:

马利亚用香膏抹主的爱心行动真可谓气壮山河,令人振奋不已,直至今日,每每读来就让人感动得泪流满面。其实,马利亚智慧的行动来自于她智慧的选择,选择抓住机会学习——在耶稣脚前“听祂的道”(路10:39)。

马利亚选择坐在耶稣脚前“听祂的道”,这表明她尊重主、注重神的话,以神的话作为事奉的原则。她把耶稣当作自己的主,不是要自己做主,而她姐姐马大却选择要主听她。

马大作为能力较强的人,很希望什么事都自己做主,通过努力来让事情按自己期望的轨道发展,甚至让主也就了自己的心愿。当耶稣到访马大家中的时候,为更好地接待耶稣,马大不但忙里忙外,而且忙到思虑烦扰的地步,竟然对耶稣说:“主啊,我的妹子留下我一个人伺候,你不在意吗?请吩咐她来帮助我。”(参路10:40~42) 

而马利亚呢,却抓住耶稣来她家的这一不可多得的机会,在耶稣脚前坐着“听祂的道”。马利亚的这种听是“留心听”,入心的听。因为她知道神话语的宝贵,知道内心深处属灵的体验远比外在繁忙服事来得重要。所以,在忙乱喧扰的环境中,依然能心无旁骛地坐在主的脚前,静静听祂的话语,这真是上好的福份。

保罗说:“不要作糊涂人,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弗5:17)希伯来书的作者也说∶“所以我们当越发郑重所听见的道理,恐怕我们随流失去。”(来2∶1)马利亚不是不服事,不是不愿意服事,而是不要糊涂事奉,要在主的心意上服事!所以,她不但仔细安静聆听,还把主的话存在心中,以备抓住最好的机会去实行!难怪,她能做出让耶稣都称赞的“美事”,并被耶稣吩咐:“普天之下,无论在什么地方传这福音,也要述说这女人所行的,作个纪念。”(参太26:10,13)

著名的文学家鲁迅一生多病,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不好,他之所以能取得成功,秘诀在于对时间的珍惜。他说过:“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在他眼中,时间重要如同生命,以致他把别人喝咖啡、谈天说地的时间都用在工作和学习上。

在哈佛有一个著名的理论: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而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到10点之间。每晚抽出2个小时的时间用来阅读、进修、思考或参加有意的演讲、讨论,你会发现,你的人生正在发生改变,坚持数年之后,成功会向你招手。

我非常地感恩,自从2012年3月开始,我不再负责崇真堂的事工后,虽然教会每两个月安排我讲一次道,在这个教会事奉的教会少了很多,但在省内外其他教会、传道人培训事奉的等事工上增加了不少,特别是更有了时间来学习。除了自学,我还在最近几年的时间,顺利地完成了金陵协和神学院的教牧研究生班课程,于今年七月顺利毕业了!

求主恩待我们,认识人生的短暂,知识的无尽,抓住每一段美好时光,把握每一个良好的学习契机,用学习的行动谱写人生和事奉的辉煌篇章! 

(本文作者系徐州教会牧师。)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