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网络普及以来,有个群体格外引人注目,此群体就是 “愤青”。虽然“愤青”一词最早来自于七十年代的香港,指那些对社会现状的不满青年人。但真正引起关注,还是在网络兴起后,一群“键盘侠”借助网络平台,对国际、国内问题“高谈阔论”,群情激昂,而当民族感情受到伤害时,他们也会走上街头示威,甚至做出打砸抢等违法乱纪的事情。教会虽然是属灵的国度,但社会处境仍会影响教会,很多弟兄姐妹并不认同社会上的愤青价值观,但愤青思维却深深地根植于大脑中。
教会中与社会上的愤青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比如很多愤青都有质朴的民族主义精神,对于社会上一些假丑黑现象也敢于挞伐。而教会中不少信徒也是信仰虔诚,勇于和异端邪教做斗争,对于教会问题也能直言不讳地指出。然而,愤青都有个共同点,那就是认识片面、思想极端、自以为义、恶意论断;行为偏激等问题。
认识片面:教会中不少信徒热衷于信仰问题的探讨,听了不少讲道视频,看了很多神学著作。但由于自身缺乏神学装备,或文化水平不高,导致他们在吸收神学信息上存在片面性,无法全面、深入地了解。有些人高举加尔文主义,但仅仅认为加尔文思想就是双重预定论,而忽略了圣经论、天职观、教会论等等其他信息。有的人则是对一些神学概念,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就进行批判,有人整天批判自由神学,却不知道自由神学到底是什么。对神学的片面认识,造成了对基督信仰认识的狭隘,进而影响到极端思想的出现。
思想极端:由于很多人对于神学思想是一知半解,但又顽固地坚持己见,认为自己掌握了信仰真理。他们往往把自己认定的神学观点视为绝对真理,而与他们不同的就是“异端”。但他们认定的“真理”却基本是非原则性的神学问题。在中国最为典型的是那些部分自称改革宗的人,尽管他们很多人未必认真看完加尔文的《基督教要义》,但他们只要高举“双重预定论”就可以排斥那些“与真理不合”的人。这种极端思想严重地破坏了教会合一,给弟兄姐妹带来了伤害。而思想极端者又往往是自以为义的信徒。
自以为义:基督徒最可怕的罪是骄傲,可教会愤青往往陷入到这个泥潭里。有些人总是觉得自己一贯正确,反对自己者就是“不属灵”。自以为义者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解读《圣经》上的骄傲,不少人喜欢查经,也看了很多有益的解经书。但往往会把某本解经书、某位著名牧者的讲道,甚至自己“圣灵感动”的亮光视为对《圣经》绝对正确的解释,排斥与之异同的观点。另一种所谓“圣灵启示”的骄傲,祷告是基督徒重要的功课,是与主交流的媒介。但有些人就自认为从祷告中听到主的声音,得到圣灵的启示。而自己祷告后的行为又是来自“圣灵”的,如果谁敢有异议那就是“亵渎圣灵”。自以为义者常以“替主行道”自居,恶意论断弟兄姐妹。
恶意论断:论断人是教会生活中最为普遍的恶意伤害之一。有些弟兄姐妹总是以“爱主”、“爱教会”、“抵制异端”等等属灵名义恶意论断那些与他们意见不合者。而所用词汇不少是非常难听的比如:“不属灵”、“没爱心”、“异端”、“撒旦的子孙”、“犹大”等等。不少弟兄姐妹在这样的语言暴力感到很受伤,怀着痛苦的心情离开了教会,足见恶意论断对教会生活的破坏力。
行为偏激:有些愤青不只是言语上恶意论断,在行为上也是非常极端。当他们认定某人,某教会有“异端”嫌疑时,不仅自己愤然离开,甚至也不许他的好友待在那个教会,或者与“异端分子”来往。否则就要跟好友绝交。甚至还有信徒因为其亲戚与某位“异端”有联系,就在群里大骂那位亲戚是异端,要与他脱离关系。
以上五种情况是当前教会中愤青的主要特征,应引起我们的重视。虽然愤青不乏热情,大多数信仰立场是坚定的。但激进的思想言行不利于教会健康发展,对基督徒生命成长也是一种阻碍。
(本文作者为厦门鼓浪屿三一堂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