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从以弗所教会看当今教会问题

众所周知,在圣经的最后一卷书《启示录》里面提到了七个教会,这几个教会全部都处于罗马行省亚西亚省。而以弗所教会则是亚西亚省的省会所在地,不但如此,它也是罗马帝国中最大的都会,其光芒远超过罗马。以弗所是一个偶像之城,著名希腊女神戴安娜(圣经称其为亚底米,是月亮女神)的庙宇就在这里,这个庙宇之恢宏令整个罗马帝国都赞叹,整体建构都是采用纯大理石建造,四周又有一百二十七根大型石柱,造型美轮美奂,为古代七大世界奇观之一。在君士坦丁大帝成为罗马皇帝之后,下令将此神庙拆除,今成古迹,供人凭吊。在这样一个偶像崇拜严重的地区,保罗也在万分艰难中开拓出来一间教会,这件事发生在保罗第二次旅行布道期间,他将这里的教会托付给了一对夫妻,就是百基拉和亚居拉夫妻二人,后来亚波罗旅行布道也在此地牧会。保罗在以弗所教会共有三年多的时间,后来因为宗教纷争不得不离开以弗所教会去别的地方传道。临行前,以弗所教会的众多长老都来给保罗饯行,因为他们知道此一别或许此生就再也没有相见的时刻了。不过后来,保罗就又把提摩太留在了以弗所教会,可以说以弗所教会是有教会初期很多“名人”带起来的教会,就连主的爱徒约翰在离开跋摩海岛之后,也在这里定居继续牧养以弗所教会。

我们在圣经上看不到任何其他的教会有这么多的名人聚集,按理说有这么多的名传道、大牧者在这里牧养,以弗所教会的生命应该很好的,可是真实情况却远非如此。在启示录里面所涉及的七个教会里面,以弗所教会是第一个被主点名批评的教会,主耶稣告诉他们说:你们若不悔改,我就把你的灯台从原处挪去。

为什么主耶稣要对以弗所教会发出如此严厉的警告呢?是不是他们做得不好呢?不是的,他们做得非常好,他们的行为、劳碌、忍耐都非常的好,并且在防范异端方面也都做得很好,他们拥有很全备的真理知识,甚至能够通过一个人的讲话分辨出来一个人是不是一个真的使徒(初期教会有很多人冒充使徒,因为没有办法分辨,所以很多教会都纷纷中招,保罗前脚刚离开一个教会,后脚就有很多的假使徒和假师傅涌进教会,他们往往口称是保罗派来的,或者是一些使徒派来的,因为交通不便,大家也不好分辨,往往就接待了,并且留他们在那里牧养),可见他们对于真理的认识相比于很多教会都是非常长足的。那么对于这样一个既有行为,又有真理的教会,为什么主耶稣却首先点名批评呢?

主耶稣说: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就是你把起初的爱心离弃了。这个在我们看来丝毫不严重的错误,为什么在耶稣的眼里就成了最严重的错误呢?以弗所教会在各样的工作上都尽量做到完善,但是很可惜他们并不是凭着爱心去做的。这个就很难理解,他们又什么都做了,但是又不凭着爱心去做,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工作呢?比如说他们照顾了穷人,但是他们在照顾穷人的时间却没有爱心的施与,这个在今天的社会就很难理解,一般我们都认为有行为的付出就必然有爱心的付出,可是在主耶稣看来完全不是这样的,虽然他们有行为的付出,但是他们不是凭着爱心去做的,所以他们的行为只是徒劳,他们的忍耐也只是一种虚伪。

其实相似的情况保罗也说到过,在哥林多前书十三章里面保罗说:“我若将所有的周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说真的,在我信耶稣每一次读到这句经文的时候,我就感到很矛盾,难道我的施舍还不是爱的彰显么?难道我甘愿为别人舍命,叫别人得益处也有可能不是出于爱么?那么爱究竟是什么?随着我对于圣经进深的了解,我猛然发现其实爱就是一切基督徒生活的动力,我们对于别人的不是一种责任,而是一种爱,这怎么理解呢?就像丈夫有责任保护妻子,这是一种责任在身,不得不为的人伦;而丈夫爱妻子,这不是出于一种人伦的思考,而是一种主动的行动。

就像上帝对于我们没有任何责任,我们的堕落犯罪与他一点点责任都没有,我们无权要求上帝需要对我们的犯罪负责,而是出于一种原动力——他纯粹的爱,来促成我们每一个人的得救。这才是行动的原因,若不出于爱,一切所做的都将没有意义。

今天很多的教会落入到空洞的制度里面,这制度要求人做一些讲道,也做一些崇拜唱诗,但是很多基督徒就此成了“制度徒”,在他们的行为里面缺少爱的元素,很多是为了尽到分派自己的责任,所以我们看到今天很多传道人讲道不是出于对群羊的爱,而是因为教会牧师的委托,很多人去探访别人不是出于爱,而是形势所迫不好推辞。这样的只能被称为宗教生活,而绝不会被称为“信仰生活”,以弗所教会在每天的工作中将原动力离弃了,而只变成为了工作而工作的一群“宗教徒”,这是基督对于他们失望的最终原因。

上帝发出的警告也是非常严厉地——若不悔改,就把灯塔挪去。可见能够使教会灯台坚固的是爱,不是一切按部就班的工作制度,也不是一切充满劳碌汗水的行为,但是这又是必要的。很多人都不注重原因,即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我的流汗,甚至我的流血,如果没有爱,这里面的意义在哪里?我听闻一个地方的教堂被拆了,这个地方的民众却拍手称快,我们在谴责别人冷血的时候,我们是否又在平时对他们有过多少关爱?以至于别人看到你被强拆都恨不能去帮忙搬梯子。

没有爱的教会不是别人在强拆,而是上帝要强拆。因为这样的话记载于圣经中——若不悔改,就把灯台从原处挪去。我们真的以为这句话就是写写而已么,是上帝在跟我们开一个不大能以实现的玩笑?不是的,这是实实在在的,没有爱的教会,被拆毁是必然的。世人看着碍眼,耶稣也觉得碍眼。

这两天我看到一篇文章《基督徒对于社会没有责任》,我原本以为和我的思路是相同的——不是责任为动力,而是爱为动力。我想我还是天真了,他们认为教会对于社会连责任都没有,更遑论对于社会关怀的原动力——爱了。我们付出爱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说我们要在这里建立人间天国或者桃花源,而是我们原动力促使我们不能禁止地去爱他们。就像耶利米说的:我若说我不再提耶和华,也不再奉祂的名讲论,我便心里觉得似乎有烧着的火闭塞在我骨中,我就含忍不住,不能自禁。(耶利米书20:8) 

凡有爱心的,都是由神而生,并且认识神。没有爱心的,就不认识神。因为神就是爱。这句话告诉我们上帝的一切行为出发点都是因为爱。他的怜悯,他的信实,他的赏赐,他的救赎,还有他的公义,都是以爱为动力的。我不想借长文讴歌爱,这样会显得很教条主义,毕竟历史上讴歌爱的人已经很多了,况且保罗以及各位使徒甚至主耶稣都对这个字眼做过完美的阐释,他们的目的也很清楚,爱是一切基督工作的基础,也应该是基督徒工作的基础。

上帝就是爱,这是一个限定性的用语,具有不可逆性,我们万不可反向认为“爱就是上帝”,因为这个“爱”绝非我们今天所理解的行动,按照C.S.路易斯的观点认为,基督教所理解的爱是突出一种意愿,它不是指感情,也不是表示情感状态。所以抛开了上帝意愿的爱,就抛开了爱的真实含义,只有爱不是上帝的时间,爱才不会成为魔鬼,当然这句话还可以理解成“爱一旦成为上帝,爱就成了魔鬼”。这种爱体现出来的是自我的意愿,而不是上帝的意愿,借着爱的名义推广自己的意愿,本身就是一种恐怖的伦理。所以基督徒工作的动力,行动的动力绝非出自我们自己的意愿,而是具有属天的性质,以神圣之爱为原动力的。

以弗所教会作为一个离弃爱心的教会,实在是我们今天基督徒的一个警戒。古教父奥古斯丁认为一个健全的基督徒是在“信望爱”中敬拜上帝的,不管缺失了任何一个,都不可能被称为一个完全的基督徒。

(作者系基层教会一名传道人。)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