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远离尘嚣的心城——基督教信仰的城市视界》。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
作者:梅康钧
页数:共234页
注:以下参考属于本书页码。
现在的中国城市化建设,已成为一场规模浩大的社会工程,然而一座真实的城市,不仅只有光鲜的表面,而背后隐匿着愁苦、忧郁和迷茫等诸多问题。
作为教会的牧者,梅康钧牧师力求借助信仰的光亮点燃城市阴暗的一面。《基督教信仰的城市视野》这本书从基督教信仰的角度出发,鼓励信徒积极参与构建公共活动、利益的社会价值观,以服侍社会为实践信仰的途径,针对不同对象的牧养,在城市社群的需要中,发挥其基督教信仰最有果效的意义和价值。
本书从精神、信仰与责任不同的角度探索在城市化时期,如何建立独立的心灵世界(参4页)。开篇前两章,作者直指基督教信仰的价值,在构建城市文明道德伦理中的作用。当现代化城市发展带来物质享受的同时,亦造成诸多的社会乱象与压力、心理疾病等不断增生(参24页)。在此,教会应在教牧关怀与辅导中开展不同策略和模式,在关顾人群的关系中于属灵层面,实践上帝对所有人普世的爱(参25页)。虽然城市存在富贫、光暗、善与恶的现象,但教会一直探索上帝赋予生命意义的真正价值,而城市也正需要这样的“希望神学”(参46页)。借此契机,教会应在这样的境遇中,凸显“好撒玛利亚人(参53)”的精神,服侍社会,付出爱与怜悯的行动,实践上帝荣耀国度在“道成肉身”的体现(参60页),在信仰与生活的结合中,展现耶稣基督那完美的生命。
有基于此,作者在三、四章中,针对城市所分析的问题,逐一作出从基督教神学观点,圣经真理的回应。
城市的高房价,家庭纠纷,职场问题,人际关系的勾心斗角等,常使人忙于应付,身心俱疲。城市生活的急促让人们对生命本质、人生意义日渐困惑(参89页)。在这样的环境中,作者以新约耶稣的教导作为出路:不要忧虑(太6:31)。借着祷告,享受在基督里所赐的平安(腓4:7)帮助城市人群缓解重担。接下来,作者以“人际关系、婚姻家庭,子女教育问题和城市外来人口的生活适应”作为蓝本,结合基督教信仰真理,说明社会转型所出现的拜金主义、物质主义等诸多丑风(参123页),只有真正的信仰,才能为其指引方向和光亮。而教会的责任就是仿效主耶稣,以温柔慈爱,触摸软弱的心灵,以行善的力量,帮助弱势群体,以上帝所赐的公义怜悯,寻求和睦,用信仰营造真正和谐的城市社会(参124页)。
作者并以T堂为例,展开城市不同群体的对话,明确教会的责任,解决不同人群的教牧关怀事工。从而引申宗教和城市的共存,才能促成人类社会的道德提升,在寻求至善和上帝的旨意中,让城市获得更多益处(参150页)。
最后两章,作者以“教会在城市视阈的实践”为目标,谈论近年中国社会层出的乱象。“红十字会丑闻,富二代,老人不敢扶,教育怪象”等问题,根由信仰的缺失,导致道德下滑。作者指出,在如此现实中,只有借基督十字架舍命流血,触摸心灵的改变,使每一个基督徒成为新人(170页),宣扬福音带来的生命改变,从而砥砺时代的冲击,并活出信、望、爱,创造社会的福祉。虽然现实雾霾遮蔽信仰光芒,然而教会应靠着上帝帮助,以服侍社会,融入社群表达关怀,使人群感受上帝的恩典。
透过本书,让笔者深刻感受,面对社会怪象,不单逃避盲目抵制,自义为圣,而是在回应上帝旨意的过程中,寻求教会的使命和责任。当世界瞬息万变,教会必须选择适应,同时调整组织模式,以更具多样性和弹性,在社群活动中,导入福音真理永恒不变的亮光,效法基督,道成肉身,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希望中,发挥教会的最大价值,让上帝属天国度的实现,在地上彰显无比荣耀。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基层教会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