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一个已消失的礼拜堂及其传道人

来源:福音时报
2018-03-28 09:57:44
分享与播放

在查阅《闽南基督教大会年录》(1932版)等资料过程中发现,在“漳州区牧师传道通讯处”栏目中“周长和 小溪丰头坂潭皮礼拜堂”引起我的注意,礼拜堂在那里?周长和是谁?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

图一.jpg

图二.jpg

图三.jpg

HONG一THAN一POA和THAM一PHOE在《厦门传教地图》中曾出现过,音译为“丰头坂”“潭皮”离平和县小溪约40余公里,芦溪镇“丰头坂”是芦溪教会所在地,下属有三个礼拜堂,即芦溪、平和(旧县城的九峰)和潭皮。芦溪镇地处平和西北部,是漳州市地域最广的(约311平方公里)的山区乡镇,而潭皮村与霞寨交界是离芦溪约十公里。上世纪初,美国归正教传教士和叶汉章等传道人,经常步行近百里古道,从平和小溪出发,经霞寨大坪翻越双尖山土地伯公垵山路,经潭皮村(现称东槐)到丰头坂(现芦溪芦丰村),沿途向民风纯正的民众宣教,信徒发展到200多人,1903年在小溪堂会支持和信徒自发集资在丰头坂(现芦丰村)、1908年潭皮建基督教堂,分别取名为“HONG一TNAU一POA丰头坂礼拜堂”和“THAM一PHOE潭皮礼拜堂”,他们隶属漳州区小溪堂会。

据潭皮村(解放后更名为东槐)近80岁老人陈际辉回忆说,潭皮礼拜堂创始人是周长和,平和县霞寨乡人,妻子为平和大溪吴氏孤女,他们的五男二女都在这个礼拜堂相继出生。老人说,“周长和先生对基督教的圣经有高深博学和钻研”,每个礼拜天上午8点正,他都亲自提铜钟在教会大门敲打七声响钟后,回到堂内讲台上给早已坐满教堂的信徒指挥教唱诗歌,引读几段圣经后便开始证道约一个多小时,后请众信徒共饮他在礼拜堂后院地自种、自制的茶水,祈祷、祝福。即使是农忙季节,也有60多人到堂礼拜,“每逢圣诞等基督教节目更是满堂热闹,喜气洋洋”,信徒逐年增加,至百多人。

图四.jpg

潭皮礼拜堂地处潭皮圩,小学旁的山边处,占地近一亩, 礼拜堂除可容近百人聚会的主教堂外,堂内还设有会客厅一间,宿舍七间外为传道人住处,均为一层4间平房,四周有围墙內还设有厨房、餐厅等附属建筑,后门是传道人周长和亲自带领五个子女在后山开荒造出三亩多的田园,种上水稻、地瓜、蔬菜、茶叶、中草药材等,基本能满足周家九口人家一年的食粮,家中每年养猪2一3头,鸡、鸭、鹅、兔家畜除自食外,还能出卖维持生计,过着极平凡的普通人的生活。

周长和传道不仅是神的朴人,也是一位当地闻名民间的草药师,他在后院开荒地(4一5分地)种上紫苏、薄荷、刀伤等多样中草药,村里有人生病和受伤,他不厌其烦主动出诊,送药、包扎伤口,直至伤病痊愈。1946年,平和县发生鼠疫,死了204人,潭皮村也死了20多人,全村村民惊恐万分,白天不做农活,更不敢过家,傍晚太阳还未下山就关起家门。一个叫陈吾的农民,他独生子陈逢也被传染生病,周长和先生得知后到陈家,亲自煮药给病人服用,带领全家人闭眼祷告,他不顾自身安危全力医治,“只要病者能医治,自己被传染也不在乎。“陈”“郑”是潭皮村的两大姓,他虽姓周,但他和谐良善与人相处,群众感激万分,送药资钱和红包他都拒收,深得当地及周边村落“村民的敬仰、尊重和爱戴”!1949年6月芦溪解放,潭皮礼拜堂停止活动,1950年教堂被拆毁改成水田,村里的信徒只好到丰头坂(芦溪)礼拜堂礼拜。

1932年陈维良传道调任县内(平和九峰旧县城)礼拜堂任传道,离开丰头坂礼拜堂时,周长和还兼任丰头坂礼拜堂的工作。1947年,周长和举家回乡,在平和霞寨礼拜堂继任传道2、3年,1958年荣归天家安息主怀。

图五.jpg

图为陈际辉老人向笔者讲述潭皮礼拜堂的过去,后水田是潭皮礼拜堂遗址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福建福州一教会信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