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 福贡教会的自我建设

作者: 扬伊
来源:福音时报
2018-05-05 18:52:52
分享与播放
云南福贡县某教堂

福音传入后,福贡教会经历了一个由传教士带领建堂、翻译本民族《圣经》和赞美诗,以及将福音融入当地傈僳族人的生活和文化的过程。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外来传教士离开后,福贡信徒开始自己组织聚会,但没几年就因特殊原因停止聚会,《圣经》和赞美诗被烧毁,直到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开始落实。因此,福贡教会的自我建设是从改革开放后开始的。

刚开始,信徒们在一位传道人家里聚会,后来盖了一个草房作为礼拜堂。“信教自由是有了,可是没有圣经。”曾任福贡县基督教协会会长的桑鲁斯牧师说。

大概是1980年,桑牧师和约书亚牧师(这位牧师是孤儿,由外国传教士收养并被按立为牧师)去昆明参加云南省基督教界的会议,和政府有关部门商议后得到了许可,要出版傈僳文的《圣经》和赞美诗,以满足信徒的信仰需求。

“我们就这样,藉着改革开放,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也是贯彻的比较好,我们福贡的信教群众也是多起来了。”桑牧师说了一些数据,“1927年到1956年,全县只有五六十所教堂,改革开放后,就多起来了,基本上每个自然村有一所教堂。”

他还分享,恢复聚会后,信徒们在教会建设方面很有热心,有什么就拿出来什么,奉献金钱作为建堂和县基督教两会建设的资金,没有资金的就自愿地来背沙子、石头和木料。“我们县基督教两会也是白手起家,一点点建立起来的,现在那里的同工是有知识有文化,年轻力壮,教会也是比较发展。”

他还提到了现在中国基督教界在关注的“基督教中国化”,桑牧师认为,中国化最主要的是“三自”(自治、自养、自传)。“三自是老一辈的牧师提出来的,当时,有基督教界的领袖说,不让我们信教是不可能的,我们要自己办教会,现在中国的牧师是懂圣经和赞美诗的,可以让他们来传福音。”

在自我建设中,福贡教会也是不断摸索,让福音与民族风俗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比如载歌载舞的敬拜赞美方式、用民族语言讲道和聚会、在秋收时庆祝感恩节,针对傈僳族人酗酒提出信徒不能喝酒的规定,同时也形成了固定的聚会时间。总的来说,基督信仰已经融入了当地傈僳族人的生命,形成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桑牧师继续分享,这些年福贡教会的教牧人员水平也有所提升,有的能上金陵协和神学院、云南神学院或四川神学院了。

同时,福贡县基督教圣经培训中心也根据当地需要,培养着一批傈僳族的传道人,他们熟悉傈僳族教会的情况、了解当地风俗,尽管面临教学水平有限、傈僳语的资料较少和资金缺乏等诸多困难,但他们仍在坚持。

培训中心除了教授圣经知识,开展妇女事工培训、教牧培训,还会请有关部门领导和专业老师宣讲政策法规、禁毒防艾等方面的内容,还让信徒们学习生活上的技能,开展种植和医疗培训。

2015年,为了更好地管理教会,使其健康发展,福贡县基督教两会第六届驻会班子起草制定了《福贡县基督教规章制度》,并于同年12月14日在县基督教两会六届三次常委会会议上表决通过,12月20日期颁布实施。

现任福贡县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的迪友堂告诉笔者:“经过这几年的积累,总结之前的工作经验,我们做了比较详细和完整的规章制度,现在都是按照这个来做教会的工作。农村的教会和城市教会相比,虽然比较纯朴,但是遇到形形色色的的事情,有些时候是无法想象的。”

迪主席和其他同工一样,常年奔波于福贡当地不同的教会,需要翻过不同的山、走过小道,主持一些重要的事务、讲道、关怀探访和调解教会内部矛盾等。熟悉教会情况的他深知,教会需要管理,内部混乱的教会无法发展,需要有一个共同的规章制度,不是谁说了算,而是按照章程办事。

他还解释了指定这些规章背后的另一个原因,当时,好几位传教士到福贡的不同乡开展福音事工,他们属于不同教派,在当地生活并留下了不同的规条。他们走后,教会在不同的规条下很难管理,因此,福贡县基督教两会的主要同工就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福贡县基督教规章制度》,包括附则一共二十二条,涉及到信仰根基、圣职职务、教务组织管理与监督、选举制度、教牧人员补助制度、外教制度、教会会议制度、教会财务制度等,每条下面还有具体规定,这一规章来自《圣经》的教导,同时带有当地傈僳族教会的特色,比如“不能抽烟、不能喝酒和经过发酵的水果汁”,“统一复活节、感恩节、圣诞节活动期限来回四天”。

“在福贡教会,不是主席或者某人说了算,而是按照规章制度来,不用职权压人,这个(规章)是根据圣经教导和工作经验来制定的。”迪主席说。“这个规章实行后,教会里的纷争逐渐少了。如果没有规条,教会的某某人说了算,这样每个人都带着自私和偏向性,教会会很混乱。”

此外,福贡教会还教导信徒将信仰融入生活。2017年,为了改善福贡全县教会信徒的生活环境状况,与基督教“因为召你们的既是圣洁,你们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圣洁”的信仰要求相符,县基督教两会发出了“讲究环境卫生 建设美丽乡村”的倡议,呼吁信徒们注重现实生活中的清洁卫生,以更好地荣神益人。

“一直以来,由于福贡县的人都居住在木头竹子搭建的简易房屋里,而且在教堂里讲经布道时更多传讲的内容侧重于灵魂方面的造就,忽略了上帝对他子民在讲究家庭环境卫生方面的教导,导致了信徒们不注重讲究家庭环境卫生。”倡议书中写道。

为此,县基督教两会呼吁信徒们要学会注重个人卫生、家庭卫生、教堂卫生以及村庄环境卫生,为建设“美丽乡村”做出贡献,达到身心健康并更好彰显上帝的荣耀。倡议包括:注重并保持房屋内外、房前屋后、教堂内外和四周、村庄道路和两旁以及个人穿着的清洁干净,还要注重日常饮食卫生。

同时,福贡教会面临着信仰仪式化的挑战,即很多信徒只知道要参加教会的活动,但是并不明白信仰的真理。迪主席分享,以前,傈僳族人的信仰很简单,像孩子一样,很多信徒都认为不喝酒、不抽烟、不做坏事,礼拜天休息就可以得救。但是现在,教会不断在教导,只有表面的信却没有内心的虔诚,也是不能得救的。“这几年,社会在进步,外面进来了一些异端,让福贡教会受到影响。以前,即便是教牧同工,对于异端的辨别能力也很弱,现在这种状况已经改变了。”

福贡教会的信徒正经历着一个重新认识信仰的过程。笔者曾了解到,2016年圣诞节临近时,福贡县基督教两会改变了过去的牧养方式,规定凡是在教会节期讲道的牧师、长老、传道、在节期之前都需要统一的节期培训,不管是牧师、长老还是传道,节期如果没有受过节期讲章的培训就不能在教会节期讲道。

在复活节、感恩节和圣诞节到来之前,县基督教两会会安排同工写讲章,主要同工轮流进行,再召集全县的牧师、长老、传道进行培训,抛开以往注重形式的习惯,注重真正灵性的追求,改变了以前圣诞节活动弟兄姊妹们都想去牧师、长老、传道讲道讲得比较好的教会去,参加节期的信徒出现悬殊局面。

此外,迪主席还举例说,以前教会是没有十一奉献的,从传教士时代起就没有教导,但近两年,教牧同工们重新思考信仰,开始劝勉信徒们要交纳十一奉献。“教会的一些讲道人,他们对十一奉献的理解也不一样,现在我们从圣经出发,将十一奉献纳入规章制度里,不做十一奉献的人不能在教会里服侍。因为教会里面的负责人都不奉献的话,信徒就不会这样做了。”

他还分享,当地教牧同工的服侍,离不开信徒们的爱心奉献。因为当地的经济状况并不乐观,传道人一年只有3000元的补助。值得见证的是,当传道人努力侍奉时,不但他们的妻子会在背后支持,一个人操持家务;而且不管去到哪个村的教会,信徒们都会接待,吃住免费提供,信徒还会奉献猪和鸡给教会。“如果信徒不这样,我们是无法做事工的。”

通过走访福贡教会,笔者发现,福音能在当地扎根,和传教士尊重傈僳族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为了翻译《圣经》,他们学习了傈僳语;为了了解当地人的生活习惯,他们在山上捡拾柴火、种植作物,教导傈僳族人如何改善生活状况,还教导他们文化知识。

当他们离开后,本地的信徒能够用本民族的语言讲道、唱诗,而且教会可以不断实现内部建设,从而引导信徒带着福音的精神去生活,尽管信徒们很难一下子从宗教仪式和家族传统的状态里走出,更加明白信仰、属灵上得到改善,但县基督教两会能够根据当地实际制定教会规章制度、通过培训提升讲道员水平、呼吁信徒讲究卫生......,这让人看到了当地教会是在不断前进的。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