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软弱

作者: 溪边草
来源:福音时报
2020-06-10 11:18:29
分享与播放

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警察于 5 月 25 日逮捕一名 46 岁黑人男子,名为乔治·弗洛伊德。他是被一名熟食店的员工拨打 911 报警,指控他使用一张 20 美元的假钞购买香烟。第一辆警车到达现场 15 分钟之后,弗洛伊德失去意识,被三名警员压制,无生命迹象。

结合路人和安保摄像头录像,审阅官方报告和咨询专家之后,《纽约时报》重新回顾了弗洛伊德死亡过程,8 分 46 秒。视频显示,一位白人警察德瑞克·舒文 (Derek Chauvin)将弗洛伊德压在地上,他将膝盖压在弗洛伊德的脖子上,长达 8 分 46 秒。《纽约时报》视频还显示,即便在弗洛伊德失去意识后,舒文仍将膝盖压在他脖子上,医护人员赶到现场整整一分钟后才放开弗洛伊德,使得弗洛伊德不能呼吸,期间即便他和路人大声呼救,也未能制止警察的粗暴行为。

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德瑞克的膝盖跪压着弗洛伊德的颈脖处,致使他的脸完全的贴着地面,他的双手反背着,身边有两个警员在走动。弗洛伊德究竟有没有犯罪,我们在此暂不着评论,就着他双手反拷在背后,人也完全丧失反抗能力的情况下,还将其跪压8分钟之久,这就要考量警察德瑞克的个人动机了,再说德瑞克还有两名同伴,三名警察还怕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逃跑吗?

前两天看百度新闻时,无意中看到一则报道,2004年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云南大学的学生马加爵先后杀害四名同学,然后逃跑。其中却有一名叫林风的同学却被马加爵放过,究其原因,是因林风平时对马加爵不错,在马加爵生病的时候,去看过他,还给马加爵带饭。不过林风万万没想到,就是这些不起眼的生活小事,居然能让他和死神擦肩而过。其实当初的马加爵,放过林风,纯粹是为了感恩,如果没有当初的“交情”,或许马加爵,还会再次作案。不过舍友林风,是一个相当不错的人,相比于其他几位遇害舍友,林风为人比较好,从来没有瞧不起马加爵。作为他的室友,林风的表现,还是不错的,至少没有侮辱,甚至还给出了关怀,曾经帮助马加爵打过饭,或许正是因为这“一饭之恩”,让他放弃继续作案。

林风是幸运的,也是善良的,如果他也是“恶人”,如同其他被害的几位同学那样对待马加爵,那么可能也会在劫难逃,毕竟马加爵已经被冲昏了头脑。极有可能一不做,二不休,只是林风最终逃过一劫,归根结底,还是善良救了他一命。如果没有当初的举动,帮助马加爵打饭,或者是生病时候的探望,那么结局可能会发生变化。在与马加爵交往的过程中,林风一直都是非常的善良,在他眼中,马加爵是一个比较自卑的人,性格也古怪,而且嫉恶如仇,这些都是事后林风对马加爵的评价。马加爵有机会杀害林风,可是他没有这样做。而让他收起“杀心”的原因,正是源自林风的善良。

弗洛伊德和马加爵事件本不关联,一是被害者,一是施暴者,但我在这里要说的究竟什么是人性!古人孟子提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就好像水无分东西而流一样,人性没有不善良的,水没有不向低处流的。而荀子主张的性恶论。荀子从天人相分的立场出发,否定人性中先验的道德根据。在他看来,所谓人性就是人的自然本性,是所谓“生之所以然者”。其自然表现为“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其实质就是人天然有的抽象的自然生物本能和心理本能。荀子认为人的这种天然的对物质生活的欲求是和道德礼仪规范相冲突的。他认为人性“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色焉”,如果“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纷乱理而归于暴”。所以说人性是“恶”,而不是“善”。

谈到人性,立即面临一个明显的诡辩,就是:一方面人有共同的本性善,另一方面这个善又难以掌握,人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人性本质究竟是善还是恶!历代以来的人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争论不休中没有完全统一的结果,但人还是在历史的发展中生存、繁衍,人类文明高度发展到今天,科技、医学进步到相当的地步,人性却还是徘徊在最低端的本能,这是人类的进步呢?还是人性的恶劣!

一直以强调民主、人性之上的美国发生这样的恶性事件,且每过一段时间发生一次,这不能不让人思想人性的问题!林风之所以被马加爵放过,逃得一命,也是人性的问题!我们究竟如何界定人性?或者说究竟以什么考量人性,这不仅仅是哲学的问题,同时也是社会学的问题,他直接关系人际交往的方式,人们相处的模式。人们渴慕生活在喜乐、美满、幸福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没有任何的猜疑,诚实交往,真诚相待。

其实,在圣经中上帝早就人的关系指出了明路,规范人际相处模式。保罗在写给罗马人的书信中告诉我们说:“原来,在神面前不是听律法的为义,乃是行律法的称义。没有律法的外邦人,若顺着本性行律法上的事,他们虽然没有律法,自己就是自己的律法。这是显出律法的功用刻在他们心里,他们是非之心同作见证,并且他们的思念互相较量,或以为是,或以为非。”(罗2:13-15 )神颁律法给他的选民,不是只要他们倾听、念诵律法而已,乃是要他们遵行,才能称义。没有律法的外邦人,有律法的功用刻在他们的心里,“本性”指人与生俱来的良善天性;人是照着神的形像造的,因此在人受造的时候,本性原是正直的;后来人虽然堕落了,但这个良善的本性仍在人的里面,要求人作良善、正直的人。个人的动作或意念背后,都有认为它是对或错的感觉。然而良知不是对错的最后仲裁者。一个人的良知会被抑止、歪曲、麻木或过分审慎。但在没有对错的清楚显示之情况下,人应该注意良知的提醒。

所以马加爵虽然残忍的杀害了其他四人位同学,面对帮助过他、关心他、从不嘲笑他的林风时,他选择了放手,内里良心提醒他应该放过林风。德瑞克面对弗洛伊德的哀求而无动于衷,可能是他的良心麻木了。我们的神知道人性的软弱,所以他藉着先知弥迦向我们发出呼吁:“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弥6:8)先知弥迦之所以会提出这么严厉的说词,是因为当时以色列的许多贵族、王公、高级官员们,想用这种庞大且看起来隆重的国家祭典礼仪来掩饰他们的罪行,因为他们经常欺负那些贫困软弱的人民。如果我们看先知阿摩司的作品,就会更清楚当时这些王公贵族的所作所为,在上帝眼中是多么地恶劣。

神说我们必须行公义,公平、公正的对待别人;好怜悯是更进一步的要求。若有人因不幸或其它原因,而处于软弱需扶助的景况,那么帮助他的人应该是出于慷慨、慈悲和忠心,而非不情不愿。以好怜悯为出发点的公义和援助的行为,可以确保神与人立的约能够坚实长久;“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应该译作“存谨慎的心与你的神同行”,并非指的是要人谦逊,而是要将自己的生命顺服在神的心意之下,以谨慎的态度度自己在世的日子。

在信仰里,我们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将来都会有审判,我们不是要等到将来如何面对,而是在现今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活出高尚的品质,体现个体生命的素质,坦然、真诚的与身边的人相处。

(注:本文作者为江苏一基层教会传道人)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