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莫非:基督教的美丽与哀愁(下)

基督教的哀愁

但凡事盛极而衰,罗马教廷开始在多方面出现腐败。很不幸地,其中著名例子还与建筑艺术有关,就是许多彰显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建筑改建需要募款。最有名的就是教皇欲重建圣伯铎大殿(即圣彼得) ,因而有了赎罪券的制度。甚至有“伯铎圣座献金吏”会到信徒家上门索款,不断变相地搞钱。

因而促发了德国神父路德带头改革宗教。不幸地是,在改革中开始的“宗教净化意识”, 完全终止了基督教文学艺术的统治地位。虽然路得本人除了是个神学家,也是个作家和音乐家,他会观察自然,不反对教堂用鲜花布置,也乐意用感官来品尝生命 ,享受生命的美丽。但随着各种新教宗派的改革,一些狂热派将圣像雕刻、祭司祭服、神圣器皿、壁画、彩色玻璃,以及带有装饰的圣经手稿,在整个欧洲撕毁、击碎与烧毁。

在爱德华六世统治下的改革,是英国曾有的最大艺术浩劫,莎士比亚学者哈里森(G. B. Harrison) 说:“更甚,对艺术的需求骤然停止,几代艺术家的传统也因此而失传。” 教会与艺术之间那份长久密不可分的联系,就此永远地被斩断了。

艺术方面

艺术方面,初始新教徒改革,只欲削弱天主教权威,缩减天主教是艺术家主要施主的角色。然而一旦商人、权贵、地主和绅士接手艺术的授权,绘画主题也跟着被改变了。这些人要的是风景,家庭画像,马的画像,或对异国城市的召唤。他们很少想要圣徒或殉道者的画像。

文化生活也受宗教改革而受到冲击。新教教堂不再成为城镇集会处、节庆场地或道德剧的演出场所。新教徒又极力反对教会圣所装饰,整体废弃了基督教艺术。这中间尤受加尔文极力推崇严谨简朴的新教信仰影响。

加尔文认为任何会使会众从敬拜中心──神的话语──分心的东西,都要去除。因此也似乎做了一个形象化的声明:讲台才是圣所的中心特征。他还认为唱诗,也应以简单纯净为主,唯一合适的就是唱诗篇和一、两篇颂诗。合声、伴奏用的风琴或其他乐器都应被禁止。跳舞则被归类为上酒馆类的举动,是道德缺失的不当行为, 犯规的信徒则会在会众前被公然指责。

然而,许多人并不知道加尔文其实并非一个缺乏美感的人。他说:“如果上主用花的美丽吸引我们的眼光,用香味吸引我们的感官,那么把这些饮进难道算是罪么?……祂难道不会创作许多值得我们注意,却超越我们基本需要的东西么?” 可见加尔文认为艺术是上帝所赐的礼物。在1546年,他还出资支助一出在日内瓦演出的使徒行传奇迹剧,并宣称“好听又属灵”。

即使是非信徒的作品,加尔文也认为有可能是真理传递的一种媒介,因此在阅读一些亵渎神的作品,也会有令人赞美的真理之光出现,可以提醒我们人类头脑,不管从原来的正直堕落到多逆常,仍可用神所赐的可敬恩赐来装饰与投资。如果我们反思神的灵是唯一真理的泉源,便会谨慎,好似避免奉献侮辱给神一样,不去拒绝或论罪不论从哪冒出的真理。因为当我们鄙视礼物的时候,就在鄙视送礼物的人。

因此加尔文承认非信徒的艺术也可能内含真理,有时甚至优于信徒的作品。他说:“这些由神圣光所发出的光,在非信徒里比在圣徒里照得更亮。”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