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本土化的教会牧养之借鉴优秀经验

作者: 张爱慧
来源:福音时报
2023-11-20 14:05:22
分享与播放

近几十年来,基督教在中国迅速发展。本文探讨如何有效匹配优秀的牧养资源,不断探索适合中国本土化的教会牧养方式。

一、善用和借鉴优秀教会的牧养资源

如今,在日益明显的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会当不断吸纳、借鉴优秀教会的牧养经验与资源。

1.大堂会和微小点结合的教会模式

规模比较大的教会,信徒人数达上万人甚至十几万人。他们是大堂会聚会,下面分设片区,片区下设微型教会,在每个社区或某条街,可能细分至几十家或上百家微型教会。这种大堂会和微小点结合的教会模式,也比较适合人口大国的中国国情,依据教会的情况可以考虑借鉴。

2.效法初代教会,重视基层微小教会的牧养

我们要效法初代教会,根植于基层微小教会的牧养。以小规模、密集的社区为中心,通过建立稳定、互相支持的家庭聚会来提供牧养。中国教会也可以借鉴这种模式,通过建立小型、亲密的基层微小教会,建立更深入的关系连接以及社区合作。

3.小组团契生活与门训的结合

小组和门训是一些优秀教会常用的牧养方式。通过小组团契活动,弟兄姊妹之间可以建立亲密的关系,共同分享信仰经验和灵命成长。门训则是一对一或一对多的牧养方式,通过与牧者的深入交流和接受辅导,帮助信众建立坚实的《圣经》真理基础和信仰根基,也是牧者与信众彼此牧养的关系,更是彼此陪伴生命成长的过程。中国教会可以采用这些方式,以更好地满足信众生命成长的需求。

4.重视福音二代传承,关注青年群体的牧养

通常优秀的教会更加注重福音二代的传承,花很多的心思于青年群体牧养上。某家2000至3000人的教会,他们的青年团契人数达到1000多人,从牧师到同工都充满了活力,连青少年敬拜乐队都有七个。而我们的教会目前普遍老人居多,很难吸引年轻人。所以,我们可以借鉴这种做法,通过提供适合青年人的活动、课程和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教会生活。

5.注重网络牧养资源

在数字化时代,部分优秀的教会会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牧养。一些教会可以借鉴这种做法,通过建立网络平台、开发手机应用程序等方式,提供更便捷、多样化的信仰资源和活动参与途径,尤其在自媒体传播福音方面要尤为注意。我们可以应用网络平台进行教会牧养活动,如信息输入或输出,开展网络敬拜、神学课程、培训等。

6.牧养教义的整全性和系统性

优秀教会有很整全和系统的牧养资料。我们可以根据本土情景化的需要,借鉴和采用他们的神学系统,医治释放、门训、同工培训等教义。

二、考虑中国本土情景化,有效匹配优秀牧养资源

在吸纳优秀教会牧养资源的同时,一定要量体裁衣,切实考虑中国本土化情景下,进行有效匹配优秀牧养资源。

1.在基督信仰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架起一座桥

中国有着独特的传统文化背景,如中国人极度崇拜祖先,在无神论与多神崇拜之间交织。我们需要使用属神的智慧,在基督教信仰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架起一座桥,把人引到上帝面前。如果教会牧养只是生硬地照搬国外的牧养方式,会造成很大的人际冲突。例如,中国人在清明节这一天会祭祀祖先,扫墓烧香跪拜等,我们应当怎么办呢?在这个环境背景下,与人不要发生口角辩论,去口口声辩教义,不要有发脾气等行为,而是要显出温柔的爱心,有耶稣的身量,让他人看到我们的生命如何敬虔,陪伴亲友认识主耶稣基督,认识《圣经》真理,带人来到真神的面前。

2.尊重和顺服地上的掌权者

在本土化教会牧养中,务必尊重与顺服地上的掌权者,应当充分考虑社会现实和政策环境,制定适合中国教会的制度和活动方案。比如,很多中国教会会举办圣诞节,认为这是传福音的好时机,可是,曾经有过上千人的庆祝仪式,使得交通阻断,发生了人踩人的伤亡事故。我们当考虑顺从国家法律的规定,也出于安全的考虑,聚会人数不能超过50人。

3.了解和思想如何满足信众的实际需求

在中国本土化教会牧养中,应当深入了解信众的需求和期望,提供符合他们需求的属灵关怀和支持。国内当前很多教会,并没有对教会信众的需要做过调研,去深入了解他们的需要。若是生硬照搬国外的牧养思路,是无效的事工。比如,近几年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教会太多具有独身子女的老人了,他们的经济收入很低,生重病时信心软弱,家庭日常生活难以维系。儿女在外地工作或一对年轻夫妻两边八个老人,赡养资源无法平等分享。这些老年群体的经济以及属灵需要,教会是需要关注的,要探索适合中国老人情景化的牧养智慧。

4.以生动的敬拜、丰富的活动吸引青年人

现在部分教会的敬拜太死板以及程序化,很难吸引年轻人,可以探索如何通过多种形式呈现敬拜音乐,如使用摇滚、流行歌曲等多种方式赞美神,让青年人感受到教会敬拜的活力,他们来到这里是很开心。除了听道、查经,教会可以组织运动会、美食节、福音话剧、音乐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年轻人感受到教会活动的丰富。

5.牧养资源需要优化,更简单易懂

有些文献资料经过翻译以后,本来就有各国文字理解差异化的损耗,后期衍生出来的语音、视频等牧养资源,可谓是五花八门、目不暇接。对中国本土化的教会牧养来说,这些牧养资源需要更准确、优化、简单易懂。比如,福音单页上专业的术语,中国普通老百姓很难理解;《圣经》研读工具学习时,有时候英文翻译过来的语言并不准确,与中国的语言习惯不能融和;有些视频牧养资源适合国外家庭的情况,并不适合中国;有些门训的资源过于专业化,只有神学院的老师、学生、教会牧者才能看得懂、听得懂,没有受过神学装备的信众很难明白。

综上所述,我们需要积极探索适合中国本土化的教会牧养,利用好优秀资源,并进行有效的匹配。通过借鉴优秀的牧养经验和资源,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和文化背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会牧养模式,以满足信众的属灵需求,推动中国教会的健康发展和壮大。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四川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