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14世纪的教廷驻地——阿维尼翁

大家都知道梵蒂冈是罗马教廷所在地,是全球天主教徒的中心。可鲜为人知的是,在14世纪时,教廷被迫迁往法国,并在阿维尼翁近七十年。

阿维尼翁位于法国东南部,被称为“普罗旺斯的心脏”。这座古城从罗马帝国时期就是当地的重镇,但真正让她走上历史舞台的,则是14世纪的教会大事件。

中世纪的西欧基本是教权与王权的博弈,双方在主教任命、教会财产以及不少世俗事务上存在着分歧。到了13世纪末,随着西欧一些国家的崛起,罗马教宗的权威遭到了挑战。

法国国王腓力四世是一位强势的君主,他与教宗卜尼法斯八世存在着矛盾,两人的斗争陷入了白热化。1303年9月,腓力四世派遣雇佣兵袭击了卜尼法斯八世居住的阿纳尼城,并将其囚禁、凌辱。虽然教宗最终得以脱险,但这次事件导致他精神遭到巨大打击,两个月后就在罗马安息。

而继任教宗本笃十一世本想有所作为,可在位仅九个月就因病安息,教宗位置再度空缺。为了进一步控制教廷,腓力四世强行在里昂举行选举会议,并让波尔多主教即位,成为克雷芒五世。可他迫于法王的压力以及意大利人的不满,始终没敢前往罗马登基。最终于1309年将教廷设在了阿维尼翁。

在此后的近七十年岁月里,约翰二十二世、本笃十二世、克雷芒六世、英诺森六世、乌尔班五世和格列高利十一世等等教宗都驻跸在阿维尼翁,教廷管理层也基本被法国人所控制(134位枢机主教,有111人为法国人)。因此史学家也将这段历史称为“阿维尼翁之囚”(或“巴比伦之囚”)时期。

当然也有学者指出,当时法国内部纷乱,对教廷的影响有限,而且当时阿维尼翁也属于教宗领地,并非法国土地。更何况这段时间,教廷对西欧各国仍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称为“囚徒”并不准确。

直到1377年,教宗格列高利十一世在广大信徒,尤其是锡耶纳圣女凯瑟琳的请求下。加上为了解决罗马城内的派系纷争,就竭力摆脱法国人的控制,毅然回到了罗马。结束了阿维尼翁时期。

阿维尼翁之囚对教宗的威望与权势产生了巨大冲击,在贵族、民众中的地位不再像以前神圣了,是造成16世纪宗教改革的远因之一。而阿维尼翁这座城市,也因着这一改变欧洲乃至世界历史的事件,而从此名扬天下。

作为教宗曾经驻跸的城市,阿维尼翁也在14世纪时得到了发展,雄伟的城墙、美丽的贝内泽桥等都成为其著名古迹。而教宗工作、生活的教宗宫,更是阿维尼翁重要地标。

建筑由西蒙·马蒂尼和马泰奥·焦瓦内蒂两位意大利艺术大师设计。她建在城北的高岩石山上,总面积1.5万平方米,教宗宫外观雄伟庄严,拥有8座塔楼,内部大殿与小厅相连,廊道迂迦曲折。而附属的圣约翰礼拜堂,四周的墙面上画满了圣约翰一生的壁画,体现了中世纪晚期的艺术水平。

1995年,阿维尼翁历史中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评价到:“这座位于法国南部的城市是14世纪罗马教宗的居所。教宗宫其实就是一个装饰豪华却外表朴素的城堡,由西蒙·马蒂尼和马泰奥·焦瓦内蒂装修而成,占据了这座城市绝大部分面积,周围是坚固的城墙和12世纪隆河桥的遗址。在卓越的哥特式建筑之下,小宫殿和圣母院的罗马式主教堂古迹实属罕见,证明了阿维尼翁在14世纪基督化欧洲所发挥的领导作用。”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