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接触中世纪历史、文学、影视或游戏的朋友,常会接触到一个群体——托钵修士,那么他们是怎样的一群人,又对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托钵修会是13世纪时,在天主教兴起的一场运动。其最初的目的是抵制异端,带领信徒明白真理。其主要倡导者为圣方济各以及圣多明我。他们号召修士必须维护正统教义,热心福传,并过贫苦的生活。因此托钵修会又被称为乞食修会,由于没有家产,都靠着资助为生。
在中世纪时,一共有四大托钵修会,分别是多明我会、方济各会、加尔默罗会以及奥古斯丁会。她们都从中世纪延续至今,对人类思想、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多明我会又名道明会、多米尼克会,于1217年由西班牙人圣多明我创立。他们是当时反对异端的急先锋,为充满争议的异端裁判所主持者。很多异端组织都在多明我会的打击下覆灭。
当然多明我会最为人称道的,乃是他们的学术研究与大学教育。像博洛尼亚大学,巴黎大学等都有为数众多的多明我会修士。而著名学者大阿尔伯特、托马斯·阿奎那等等都出自多明我会,其经院哲学在中世纪学术上更是首屈一指。此外著名的《玫瑰经》也是出自多明我会。
17世纪时,多明我会进入中国福建,并得到发展。诞生了首位华人主教罗文藻。当然多明我会激进的神学立场导致与耶稣会论战,从而引发了中西礼仪之争,
方济各会由著名圣徒圣方济各建立,她们又被称为小兄弟派。与多明我会不同,方济各会更注重服务人群。早期修士几乎放弃财产,过着苦行的生活。不少灰衣修士都过着赤足行走、乞讨为生的日子。不过后来方济各会发生了分裂,出现了严守教规的守规派,以及不排斥财富的住院派。当然无论哪个派别,直到如今,方济各会仍以服务民众为宗旨。
早在蒙古帝国时期,方济各会士柏朗嘉宾就来到了中国,而首位大都主教孟高维诺也出自这一修会。方济各会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天主教组织,并一直延续至今。
加尔默罗会又称加密会,因为其于12世纪中期诞生于巴勒斯坦地区的迦密山。意大利人伯尔刀都在当年以利亚战胜巴力假先知的地方创立了修会。白劳加道成为会长后,开始订立会规。会士须持“听命”、“神贫”、“贞洁”、“静默”、“斋戒”等会规。而由于他们都穿白袍,因而有白衣修士的称呼。
加尔默罗会在灵修方面颇有造诣,圣女大德兰、圣十字约翰、圣女小德兰等等灵修领域的圣师,都出自该修会。此外加尔默罗会还存在一些苦修团体,他们必须遵守缄默不语、与世隔绝等严格规戒。
加尔默罗会直到近代才进入中国,1869年女修会来到上海、重庆、云南等地发展。而湖北黄冈也建立了男修会。
奥古斯丁会最早在北非建立,以持守奥古斯丁倡导的修道原则而得名。虽然她们很早就在欧洲大陆以及爱尔兰传播,但都处于分散状态。直到1256年,教宗亚历山大四世将这类修会整合,,发布《教会许可》通谕,奥古斯丁会才建立。
奥古斯丁会同样强调出家苦修,过集体的清贫生活。不过其影响远不如其他三大托钵修会。而其修士中最著名的却是马丁·路德,正是他不满修会的严苛,成为其发动宗教改革的动因之一。
奥古斯丁会在1575年就进入了福建,不过并没有发展。此后主要在广东、湖南、河南等地活动。不过其规模较小,对中国教会影响有限。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