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临期是等候的季节,我们等待上帝以肉身的形式到来。我们需要他来,因为我们的世界一团糟,我们自己也一团糟。我们哀叹自己的处境,就像大卫的祈祷一样,渴望上帝施下怜悯,伸张正义,所以我们祈祷并等候着;但我们的等候是什么样子的呢?
我和家人最喜欢看的电影之一是《疯狂动物城》。其中有一幕是发现疯狂动物城的车管所里全都是树懒,它们都以令人痛苦的慢动作工作。记得第一次看的时候,电影院里的观众都笑了出来。我们都曾经在类似机构的等待中感受到挫败感。有时候,我们的生活感觉就像是车管所里的等候室。等待让人感觉枯燥乏味、压抑和浪费时间。在这样的等待中,心中会逐渐滋生这样的想法:那些负责管理的人(让我们等待的人)是不是无能?或者更糟的是,他们是不是想从等待者的痛苦中得到一种病态的快乐?或者,我们是不是在等待一些永远不会到来的东西?在一个凡事需要及时的世代,许多时候,等候让我们失去耐心。然而,圣经教导我们,门徒操练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学会满怀盼望地等候。保罗告诉我们,教会应该是一个以信、望、爱(林前13:13)为特征的群体。
包括将临期在内的教会节期实践是在教会我们如何在生活中的痛苦和历史悲剧中怀着信、望、爱去等候。《希伯来书》第11章向温暖介绍了一系列“因着信而活”的圣徒。在这一章中,“因着信”这个短语被反复提及。通过它,我们得以一窥“信”的模样。信就是把我们的生命押注在我们所拥有的盼望上,并对它抱有足够的信任,从而采取行动。而“信”与“望”共同构成了一种快乐的期待,就是等候的功课。这并不是在车管所里无聊地等待,而是像一个想要礼物的孩子在等待圣诞节早晨的到来,像一位母亲等待孩子的出生,也像一个疲惫的工人在等待即将到来的假期。等候中的忍耐并不是冷漠面对或听天由命。相反,等候中的忍耐是能够期待并相信前方有更美好事物发生的能力。将临期以强烈的期待为标志,就像我们在一些举行将临期礼仪和仪式的教会中所看到的那样。我们一周又一周点起蜡烛,直到点燃最后代表基督已经降临的白色蜡烛,庆祝以马内利的到来。
对于我们来说,对圣诞节的等候不仅仅是对欢乐、盛宴和礼物的倒数计时(尽管如此),而是标志着整个基督徒生活的一种态度。将临期是一种实践信心和盼望形成的等待的方式。通过我们在将临期的共同等候,慢慢地了解到,我们的生命在神救赎和救赎整个宇宙的更大故事中找到了价值和意义。圣诞节是一个充满盼望的季节,但这种盼望不排斥苦难和否认世界的破败。如果不承认世界充满痛苦和罪恶,我们就无法真正拥抱盼望。盼望不是通过我们的努力、财富或成功而形成的肤浅的幸福。基督徒的盼望并不是“在黑暗中吹口哨”,而是关于历史最终结局的一种信念和确信:耶稣基督的到来已经战胜了罪和死亡。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塞尔维亚主教尼古拉·韦利米罗维奇 (Nikolaj Velimirović)被关押在达豪集中营。他被称为现代的金口约翰,历史学家斯洛博丹·马尔科维奇称他为“二十世纪塞尔维亚东正教最有影响力的主教之一”。尼古拉在集中营里写了一些有史以来最优美的祈祷诗,其中他写道:“不要因为天国没有满足你所有的期望而抱怨它。应该抱怨的是你自己,因为你不知道如何去盼望。”尼古拉在这里斥责了我们盼望的渺小,斥责了我们将自己充满私利的盼望与对主耶稣到来的盼望混为一谈。而我们在将临期诚实地等候主的到来,有助于我们摆脱自我渺小的盼望、虚假的盼望,并帮助我们将信心放在世界的真正盼望上。
关于等候的操练,值得一提的是,在中世纪的信仰群体中,随着将临期(Advent)概念的兴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集体祈祷方式——七段经文。这些经文汲取了旧约对弥赛亚的预言,以隐喻的形式勾勒出基督的形象,避免直接提及救世主的名字。这种祈祷方式被称为“将临期大对经”(Great Antiphons),通常在将临期的最后七天作为晚祷的回应经文。每段经文均以“哦”(O)起始,呼唤弥赛亚的到来,并以不同的称谓来表达对救世主的期盼:“哦,智慧之源”“哦,至高无上的主”“哦,耶西的根”“哦,大卫的钥匙”“哦,东方的晨星”“哦,万王之王”“哦,以马内利”。
遗憾的是,许多信仰群体如今已失去了这一古老的传统。然而,在耳熟能详的圣诞颂歌《以马内利,恳求降临》(O Come, O Come, Emmanuel)中,我们仍能感受到这一传统的余音。这些充满诗意的祷文回响着对救赎的渴望与期盼。它们向信徒传递了对救主的迫切需求,提醒我们即便未曾听过主的名号,依然渴求他所赐予的一切恩典:我们需要从至高者那里获得的智慧;需要主以他那伸展的臂膀拯救我们;需要耶西的根滋养我们的灵魂;需要大卫的钥匙解开束缚我们的锁链;需要东方晨星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需要万王之王来掌管我们的生命;需要以马内利的主与我们时刻同在。
“将临期大对经”不仅提醒我们,主的第一次降临所蕴含的深远意义不应被视作理所当然,也不应仅被看作是遥远的历史事件。这些经文揭示了一个永恒的真理:所有受造物的哀叹、历史的悲剧与痛苦、人类在救赎主到来之前的迷茫与无知,这些现象在今天依然存在,尽管我们生活在主已降生的时代。如今,仍有数十亿人像古时的以色列人一样,未曾听闻过他的故事。即便是那些已经听到并信仰福音的人,也常常被恐惧、怀疑、罪恶和悲伤所困扰。因此,每年,信徒们都会与这些人一同讲述那位回应人心渴望、满足万国盼望的主。
在等候主的过程中,基督徒同样需要操练悔改的功课。在将临期的礼仪中,紫色是最常在将临期(以及大斋期)使用的颜色,它既代表悔改,也代表王权。为何它能代表这两者呢?因为真正的君王即将来临,我们需要做好悔改的准备。回想起耶稣的王权,我们清晰地看到人类是如何为自己建立王国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忙于制造假王、制造偶像的世界里,而真正的王即将来临,这正是我们需要悔改的原因。
又一年悄然流逝,我们依旧生活在一个需要修补和更新的世界中。人类仍然承受着悲伤,女性和儿童仍然面对各种虐待和威胁。强者依旧欺凌弱者。受造物依旧在痛苦呻吟。人类仍然不是它应该的样子。我们个人同样需要更新和改变,我们也有自己的偶像崇拜、成瘾、骄傲。我们伤害他人,也被他人伤害。然而,悔改源于这样的希望:尽管我们的罪是真实的,但它并不能最终定义一切。悔改意味着停止自我救赎的努力,让上帝来改变我们的生命。在等候中,我们重新得力,如鹰展翅上腾,去回应他在我们生命中的爱与呼召。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作者系安徽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