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云南三一堂开展教牧同工系列培训 收获颇丰

编者按:近一年来,在主的带领下,昆明三一堂开展了各类的培训,如《教牧心理辅导》培训、《旧约先知书》培训、《和谐教会——沟通技巧》培训等。教牧同工在接受这些培训时,不仅得到了各类综合知识的装备,在身心灵上也得到了更新。《活水》周刊将连续两期选用教牧同工的培训心得、感受等相关文章,希望能带给弟兄姐妹以帮助及启发。

近期教会为同工们安排了三期辅导课程的学习。王老师的《追求果效的教练》课程和沈老师的《和谐教会的沟通技巧》课程比较相似,基本上是训练沟通技巧。而陈雅各老师的《教牧心理辅导》是训练专业辅导员的课程。本文主要与大家分享陈老师《教牧心理辅导》课程的学习感受。

在我所听过的心理辅导及教牧辅导类课程中,陈老师的《教牧心理辅导》是神学、解经、哲学、心理学、文学结合最好、最具思想深度的课程之一。陈老师的只言片语让我茅塞顿开,“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话一点也不假。

心理学的起源,这么庞大的主题, 陈老师却能用短短的几分钟为我们概述清楚。弗洛依德复杂的心理学说,他用一句话来点明,即罪与病的问题:弗洛依德认为人很多问题是出于病而非罪。陈老师倡导教会的辅导要回到弗洛依德之前,因为此前是由牧师来处理人们的心理问题,是靠上帝的恩典解决罪的问题。方向非常明确。

陈老师也为我们讲明辅导的圣经基础——言语的力量。“太初有道”,这道也可理解为“话”——“神的话”,即我们要参与神的话,让神的话从我们心里发出,用言语帮助别人。

陈老师认为辅导员要先处理自己的问题,然后才能帮助别人解决问题。虽然卢云神父提出“负伤的治疗者”的理念,即一个有伤痛的人去医治另一个受伤的人。从大体上看是这样,在这个世界上,人都是负伤者,并且也参与对别人的医治。但相比而言,一个专业的辅导员还是需要一个较健康的心理,这样才能给人以积极、正面的引导。

陈老师教我们首先要认识自己。我们都要面对一个问题:“我是谁?”这是一个恒久的哲学命题,也是一个神学、信仰的核心问题之一。加尔文说:人要认识自己才能认识上帝,人要认识上帝才能认识自己。从信仰的角度认识自己是谁非常重要。陈老师说人的身心灵是互相影响的。身体的健康会影响到情绪;而阅读,特别是读经,会影响人的思考,而思考影响心理。人须是一个完整的人,即灵性健康的人。而人只有回归上帝才能成为一个整全的人。

陈老师通过一首诗《人是礼物》来引导我们认识自己。这首诗大意是说:人是上帝赐给我们包装好的礼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一种礼物交换。诗中有几句话让我感触颇深:

(1)“有些礼物被误投了”。时常,我觉得自己就是上帝误投到人间的礼物,觉得自己与世事格格不入,似乎常处于“非人间”的状态。甚至,有时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外星人,丢失了飞行器,飞不回自己的星球。

(2)“它是否会带来伤害”。“人”,有时是会让人觉得危险的礼物,或许这礼物更象是“炸药包”吧。曾经相当自闭的我不敢多与人交往,总是怕受伤。陈老师让我们看见,人是上帝赐与我们美好的礼物,这样就消除了我们与人交往的疑虑。你想,自己将要见到的人,不管他/她是谁,都是上帝的礼物,那该有多美好。《人是礼物》这首诗有很深的哲理也有很深的神学,它,带来医治。

(3)“或许我从没注意过我是这样一份奇妙的礼物”。真的是这样,我们常常忽略自己,忘了欣赏自己。哦,原来,我是上帝投到人间最奇妙、最美丽的礼物,是要给这个世界带来惊喜、带来祝福的。我的生命因主的认可而有价值,这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不能抹杀的。

(4)“上帝的礼物除了漂亮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含意?”这话太过深邃,或许我暂时只能领略个中意义的些许吧。我在想,我,除了要求上帝给我漂亮之外,有没有看到自己身上更多的价值?当年华老去,美貌不再,上帝的恩典与对我的爱没有减去丝毫。我的价值不在外表,而在于对他人存有意义,在于在平凡的生活中能荣耀主名。

《人是礼物》这首诗让我深思了生命的意义、自我的价值。人常需要这样的深思与再思。谢谢陈老师用诗的语言、诗人的诗意浪漫来引导我们看见生命的美好。

在学习“自我的认知”的课程中,有一事让我为之震动。就是我们对自己外表形象的满意度测试。我,说实话对自己的五官尚能认可,可对自己的身材就着实不满了。而我们的同工继荣传道,他说他对自己的形象非常满意。老师问说:“你是怎样修炼成这样的?”继荣说:“我就是觉得自己长这样特别好。如果不是这样就不好了”。他是认为上帝给他的都是最好的。从同工的身上我学到了什么是知足与感恩。这课程让我们学会接受自己的形象,并学会爱自己。

另外,陈老师也给我们讲解了一些辅导实例,并教授了一些辅导的实用技巧。比如同工问到,一般的辅导课程都要求辅导员不要给受辅对象自己的意见或价值观,这点让传道人很困惑,要如何处理?陈老师说其实不是绝对的不给意见,而是要给得恰当、给得智慧。他说你可以构建故事,假借第三方来说出自己的价值观来加以引导。陈老师的辅导经验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

陈老师和他的辅导搭档林牧师同时都主张:在辅导中,要求当事人除了祷告之外,还要学会自己负责任,这样辅导才有效。林牧师举例说:有一个醉汉,经常醉酒、打老婆。他自己也想改变,却没有办法。林牧师告诉他除了祷告之外,还要制定一个可行的计划,并要遵守。这样,这位弟兄就从一周十五瓶酒减到十瓶,五瓶,一瓶。现在虽然没有完全戒酒,但已经不再醉酒、打人了。

上课期间,我也就个人的问题请教陈老师。作为一个牧者,有些时候,因圣工的压力,回到家中会有情绪。我问陈老师如何能够做到不把事奉的压力带回家。陈老师问我:“你家离教会多远,用什么交通工具?”我说二十分钟的步行路程,而且是绕着翠湖走。陈老师说:“这好极了。你可以一路欣赏翠湖美景,一路祷告,求主帮你把压力拿走,不把不良情绪带回家。”我就准备实施这样的计划:美景+祷告。让一切的不快在美景中如轻烟消散于风中;让一切的压力于祷告中归于无形。

这一次的课程,对我而言,是一次内在的、深层的医治。除了感恩,还是感恩。(作者为三一堂牧师)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