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8日,北京崇文门堂第三堂主日崇拜上,杨建立牧师以《随意嫁娶》为题,结合圣经要义和中国传统文化,深入浅出的为全体会众讲解了圣经所教导的婚姻核心以及相应的原则。
杨牧师从中国传统文化对婚姻的重视角度入手,指出婚姻是现实生活中的伦理要求。中国传统文化中,无论是俗语还是《诗经》,都有关于爱情婚姻方面的话题,比如俗语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说明社会伦理对婚姻寄予极大的期待,“如果没有婚姻,可以说就无所谓伦理了。”杨牧师说道。再如《诗经》起首“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便言明人们对爱情的期待和渴望;“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更表现了对婚姻家庭的一种执着以及对爱情忠贞而不离不弃的誓言。
“虽然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依然对婚姻有着希望和幻想,但更多的时候却总留给人伤心与丧气。”杨牧师总结当下人们对婚姻的理解时讲到两种比较典型的论调:一种是“婚姻坟墓论”这种论调在已婚者当中犹显流行,一些已婚者认为“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另一种论调则是“围城理论”,普遍情况是“在外头的的(未婚者)想着进去,而在里头的(已婚者)则想着出来”。杨牧师把现代人的这种婚姻状况形象的归纳为四句话:婚前,嘻嘻哈哈;婚后,唧唧喳喳;离婚,噼哩吧啦;离后,羞羞嗒嗒。同时指出婚姻问题已经发展成了社会问题!
那么上帝为人类设立婚姻的用意是什么呢?“上帝通过婚姻让人经历一次再造!”杨牧师这样解释了婚姻存在的意义。创造是一个劳苦的过程,婚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为此杨牧师列举了保罗的两种关于婚姻的论调,并明确指出:婚姻的核心是自由,婚姻自主,随意嫁娶是婚姻的基本原则!
保罗“守素安常的婚姻观”
婚姻是上帝的美意,但是在保罗的这个观点里,婚姻成为了一种累赘,一种负担,一种苦难。对于保罗的这种婚姻观,杨牧师从圣经的时代背景指明这是保罗个人对当时现实婚姻的一种理解和体念,观点虽然消极,但目的是积极的,其出发点偏重于信仰生活的角度来权衡利弊,意在勉励信徒要多关心教会事务。杨牧师认为:“守素安常的婚姻观”是静态的婚姻论调,于动态的人生、动态的生活而已是不合宜的。
杨牧师从耶稣在迦南婚宴上所施行的第一个神迹中受到启发,他认为在上帝的自然之道里,人有追求婚姻的权责,耶稣不仅赞同婚姻,并且祝福人类的婚姻生活。所以保罗的第一种婚姻观(守素安常)仅只适宜少部分人而已。
保罗“普世的婚姻观”
普世的婚姻观是以自由、自主为前提,简意的理解便是“随意嫁娶”(“随意”在此不是一种胡作非为或任意妄行,而是有上帝之道作为前提)。保罗认为,嫁娶是理所当然的,是自由的,可随意办理,尊重人的自主权以及为人之尊严,上帝也不会把嫁娶强制于人。但人在自己的决定中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后果。出于上帝的配合一定是使人欢喜的。杨牧师为此列举圣经中亚当遇见夏娃时的欢愉之情以及以撒在见到利百加之后所得着的安慰证明上帝并未勉强人进入婚娶状态。同时,杨牧师随即还警戒一些弟兄姐妹说“你们当中有些人不要把婚姻当作勾引人入教的手段”。如果你不爱一个人,但是为了让他信主而嫁给(或娶了)他(或她),那是不对的,不爱就要赶紧分开,要嫁(娶)一个你爱(爱你)的人!
最后,杨牧师再一次回到圣经关于嫁娶的本质教导,劝勉每个信徒当在婚姻嫁娶方面“随已意愿,不可强求,让每个人自己去对待自己的婚姻。”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