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读冈萨雷斯《基督教史》八:圣经新约正典的形成、信经和使徒统绪

基督教的《圣经》不是啪一下从天上掉下来,而是不同经卷逐渐被纳入正典之后形成的。首先,在早期教会里,也就是在耶稣的门徒所创立的教会里,他们有参考的圣经,即希伯来人的圣经《七十士译本》,也就是旧约。

随着使徒们不断传播福音和建立教会,就遇到了很多问题。使徒们,特别是保罗,就开始写很多书信,告诉那些教会如何解决问题。慢慢地,很多教会发现,使徒书信里所讲的问题,自己也面临着,于是开始在教会礼拜时公开宣读使徒书信。后来,这些书信成为了教会里很重要的文件。

此外,随着使徒们年纪增长,而耶稣基督没有再来,他们就想到要把头脑中耶稣的诞生、工作、被杀、复活和升天记录下来,因此开始写他们与耶稣在一起的回忆录,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读的马太、马可、路加和约翰四本福音书。使徒们旅行的记录被写成了《使徒行传》。

《基督教史》这本书里记录了新约圣经被教会接纳的一个顺序,首先是福音书,其次是保罗书信和《使徒行传》,最后是《启示录》。差不多四世纪末,新约的27卷完全被定下来了。较晚被收入新约的是《希伯来书》。关于这卷书的作者,奥利金曾说:“关于希伯来书作者是谁,只有上帝知道,其他人不知道。”由于这卷书的信息十分重要,告诉我们耶稣是属天的大祭司,他献上自己,作为永远有效的赎罪祭。尽管不知道作者是谁,但这卷书同样被纳入了新约正典之中。

此外,早期教会有几卷比较重要的书,如《黑人牧马书》也差点被放到了圣经里,但由于找不到作者,也没有办法知道它是否为使徒所写,所以就没有把它放进去。

在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认为《雅各书》不应该放到新约里面,并应该被放在火里面烧掉。因为《雅各书》讲的是信心与行为的关系,而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

圣经卷数的编列,基本上按照两个标准:第一,如果某卷书明明是使徒所写,那它一定在圣经里面,对于绝大多数的新约正典都是如此。第二,如果某卷书被公认为对教会的建设和牧养有很大的意义,那也应该被列入正典,比如《希伯来书》。

此外,教会也开始出现了信经和使徒统绪,后者即教会传统的教导。比如,现今很多教会得信徒们都会背《使徒信经》,“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创造天地的主,我信我主耶稣基督,上帝独生的子……”《使徒信经》是在早期教会,长老们在拷问每一个即将领受洗礼的信徒们的信仰时所问的话。比如,一个人即将领受洗礼,他和长老都在水里,长老会问:某某弟兄,你是否相信上帝全能的父?如果他说“我信”。那么,长老就说“我奉圣父的名为你施洗。”接着又问“你是否相信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由圣灵和童贞女马利亚所生,在本丢·彼拉多手下受难,被钉死于十字架”等。如果他“我信”,长老会说“我奉耶稣基督的名为你施洗。”第三,你是否相信圣灵和身体复活?如果他还是说“我信”。那么,长老会说“我就奉圣灵的名为你施洗。”

对于洗礼,后来的教会将其进行了简化,直接说“我奉圣父、圣子、圣灵的名为你施洗。”

冈萨雷斯对于使徒统绪所持的观点是,它们是为了防止一些异端。但也有别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使徒的权威是借着按手这样的形式,从上一代的牧者传递到下一代的牧者。另外一种观点认为,使徒统绪的意思指的是,使徒的信仰通过教导,由上一代的牧者传给下一代的牧者,只要下一代的牧者仍在他的牧养上宣告正统的信仰,那么,他也是有使徒统绪的。

现今的天主教、东正教、圣公会、路德会,大凡教会里面有主教的一些教会,所持的是前一种观点,认为,使徒的传统是由上一代的牧者,借着按手的这个礼节,传递给下一代的牧者。而一些福音派的教会,如浸信会、长老会的教会则认为,我们所传递的都是一个基要的真理和信仰。这两种观点在今天普世教会许多的对话里面,都被大家所支持。

世界基督教联合会(简称世基联)认为,使徒统绪所传递的是由使徒所交付给我们的对耶稣基督的完备的信仰,这是我们要持守的,与此同时,我们要抵御异端、捍卫真道。

同时,天主教、东正教、圣公会、路德会、北欧的路德会等,他们历史性的主教的传承,比如罗马的主教,他说他的位置是从使徒彼得来的;君士坦丁堡的东正教的大主教,他说他的职位是从安德烈来的;英国的坎特伯雷大主教,他说他的职位是从罗马来的。这些传统没有断过。

很多独立教会,信仰并捍卫真道,持守对于三位一体的,道成肉身,耶稣基督肉身受死、复活、升天的信仰,这也是在传布使徒的信仰。

在教会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应对外在的挑战和冲击,开始出现了体制化的倾向。但是当教会在这方面做得过头时,圣灵又会做工,把教会带回到正确的道路上。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