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读冈萨雷斯《基督教史》四十二:教宗的改革和卡诺莎事件

当时的教会,还出现过教宗的改革,因为教会有腐败,存在很多金钱的交易。当时教会出现了三位很有名的改革家:11世纪的改革家利奥九世,他立下规定,非得宗教界与信众公举,任何人皆不可以升任到教会统治者的地位,以往选择主教是一个政治的交易,而从他开始规定,主教必须来自于一个原来的教宗的“顾问圈”,这个“顾问圈”叫做“枢机”、“枢机团”,就是现在的红衣主教。教宗的候选人都必须在这个枢机团里面,是教会当中资深的、得到众人尊重的高级教师,才可以被选为主教。这就杜绝了教宗职位的买卖。

利奥九世的朋友洪博特枢机(洪贝尔枢机)也是改革家,为了支持朋友的主张,他还专门写了文章《反对买卖圣职三篇》,从理论上支持利奥九世,这可以废除买卖圣职的陋习。坏事是,在他的主导之下,东西方教会发生了大分裂。1054年,他去到东方教会的君士坦丁堡,把开除君士坦丁堡主教和他那些主教的教籍的文书丢在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圣坛上面,这导致了公元1000年教会的分裂,

直到20世纪60年代,天主教的教宗保罗六世和东正教君士坦丁堡的大主教,阿特那哥拉斯大主教在耶路撒冷的圣慕大教堂,两人拥抱然后彼此亲吻,这是和好之吻,代表了这1000年东西方教会互相的谴责告一段落。

另一位很重要的改革家,也是利奥九世的朋友,叫希尔德布兰德。在他的任内,禁止神职结婚,禁止买卖圣职,并认为教会的权力在世俗权力之上。这位教宗曾经和当时欧洲的统治者亨利四世发生过冲突,冲突之后,他开除了亨利四世的教籍。

当时,开除一个国王的教籍,意味着所有的臣民,在国王登基那天宣誓效忠的誓言,全部解除了,没有人再有义务效忠于这位国王,那就等于是鼓励大家都反抗那人。随后就出现了教会历史上的卡诺莎事件。

卡诺莎事件就是,希尔德布兰德开除了亨利四世的教籍,然后底下的臣民全部开始反抗他。亨利四世想来想去,觉得不和这位教宗搞好关系不行。所以,他就来到了当时教宗旅行当中正走到的一个叫做卡诺莎城堡的地方,请求教宗的宽恕。

有资料历史的文献描述,当时贵为罗马帝国的国王亨利四世,他穿着洁白的罪犯的衣服,赤着脚,然后跪在地上,在卡诺莎城的城门外面,跪了三天,求教宗的饶恕。后来,教宗饶恕了他。卡诺莎事件,代表的是教宗的权力达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步。

教宗是一个改革者,他可以用权力来杜绝弊端、来洁净教会,来提高教会的素质和道德水准,但是在希尔德布兰德之后的教宗,未必都是如此。教会的权力达到一个登峰造极的地步之后,能不能抵制腐败呢?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这是不行的。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