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牧师传奇》连载之十八——奇特葬礼

编者按:《牧师传奇》是广东教会一位牧者所写的人物传记,传记采用第一人称,以回忆录的方式,讲述了作者的外公孙溥俊老牧师一生中发生在战争年代、建国初期、文革时期、落实宗教政策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等等不同的历史阶段的感人故事,再现了老一辈牧者忠于上主、忠于信仰、甘心舍己、乐于奉献的精神。愿上帝藉着前辈牧者的见证,激励更多的年轻同工追随主耶稣的脚踪,勤做主工,忠勇向前……

“我听见从天上有声音说,‘你要写下,从今以后,在主里面而死的人有福了!’圣灵说:‘是的,他们息了自己的劳苦,作工的果效也随着他们。’”——启示录 14:3

奇特葬礼

东北地区有很多少数民族,人数较多的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人数较少的有鄂温克族,鄂伦春族,锡伯族,赫哲族,达斡尔族。在这些民族的传统中,都或多或少的有祖先崇拜和相信万物有灵的的迷信思想;但是,当年来东北的传教士并没有放弃他们。所以,在东北的各民族中都有人数不等的基督徒。

黑龙江省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听姥爷说,内蒙古自治区比共和国还早两年成立呢),在两省交界处的阿荣旗建有教会的聚会点,姥爷和他的同工经常翻山越岭前去牧养。

那一年,聚会点的一位蒙古族老弟兄安息主怀,教会派姥爷前去给老弟兄主持葬礼。灵堂设在蒙古包内,按照教会的传统,灵堂上没有上香,但是老人的子孙却摆上了老人最爱吃的烤羊腿(不要以为草原上牛羊成群,在那个困难的时期,一条羊腿是多么珍贵啊),显得有点不伦不类,可姥爷却没说什么,因为他认为:孝心最可贵。

唱诗,讲道,祷告,一切都按照圣公会的传统礼仪进行。“基督徒都布兴的灵魂啊,从这个世界离去吧,因那创造你的全能圣父上帝之名;因那救赎你的慈悲圣子耶稣基督之名;因那使你成圣的保惠师圣灵之名,愿你在主的怀中得到安息,愿上帝的乐园为你的居所”。姥爷诵念着祷文,没有哀哭,没有悲痛,死亡对于基督徒来说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恐怖,取而代之是短暂离别的思念,这一切都源于主的爱,他让人在面临死亡之时,仍有复活的盼望。

一切礼仪都进行完毕,该到墓地祝圣墓穴了。可奇怪的一幕出现了:晚辈和妇女都退出了蒙古包,老弟兄的三个弟弟走上前,把老人身上的蒙古袍,长裤都脱了下来,只留贴身的背心短裤,又用一块白布把老人的身体裹住,抬上马车。这是干什么?姥爷被弄糊涂了,只知道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民在下葬时是两块白布裹身,蒙古族也有这样的习俗吗?容不得他多想,人们就招呼他上车了。

姥爷坐着马车,颠簸了近两个小时,终于来到了大兴安岭脚下。人们找了一块平滑的大青石,把老人的遗体放在石上,默祷行礼,请姥爷祝福后,就准备回去了。这下子,姥爷真被搞蒙了:此地如此荒凉,又在大兴安岭脚下,只怕人们才刚刚离开,老人的遗体就会被野兽吃掉。死无全尸,这在汉族、满族的传统思想中,可是对人最大的咒诅了。看到姥爷一脸的疑惑,老人的弟弟说:“我们蒙古人世世代代过着放牧牛羊的生活,既无法种菜,也无法种粮食,主食就是肉。为了填饱肚子,每个人的一生都要伤害无数生灵。所以,蒙古人临终前,就会嘱咐族人,在自己死后,把自己的身体放到草原深处,让野兽吃掉,以这种方式把自己的肉还给草原。”听了老人的话,姥爷不禁打了个寒颤,眼前浮现出饿狼野狗争抢撕咬老人遗体的场景,顿觉毛骨悚然,不寒而栗。“走吧,天快黑了,我们还要赶回去呢。”老人接着说,姥爷赶忙跳上马车,和人们赶回去了……

“这样的葬礼倒是挺环保的。”我说。姥爷笑了:“听说藏族人是把尸体抬到山顶上,由喇嘛诵经祈祷后,任由秃鹫吃掉,不知是出于怎样的心理和习俗。”听姥爷说,蒙古族是一个豪爽大气的民族,重义气,懂得感恩。我想:这种奇特的葬礼,或许就是蒙古人知恩感恩的表现吧。

(未完待续)

注:本文作者系广东教会一名牧师。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