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以灵命爱中华 当代圣艺术巡回展览

(福音时报)为了缅怀、念记近百年间为中国西部福音文化与教育事业奉献出自己生命的诸多卓越的英籍教育家和使徒,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艺术批评家岛子策划,协同北京真光艺术家群体联合发起,并在浙江省华福慈善基金会资助下,邀请主内(以及慕道)的画家、雕塑家、摄影师,音乐创作人远赴贵州石门坎和云南怒江地区采风,以使徒们挚爱中华、荣神益人的感人事迹为题材,结合云贵乌蒙山区苗族、傈僳族的人文风物,创作了一批丰富、新颖、深刻的艺术作品。“以灵命爱中华 当代艺术巡回展”将于2009年12月31日到1月20日在北京798艺术区时态空间展出。

缘 起:1905年,英国传教士塞缪尔?柏格理(Saumuel Pollard)一行使徒,在以贵州石门为中心的滇、黔乌蒙山区,创办了近百所学校,建立、联结起完整的教育体系,培养了上万名苗、彝族学生(其中两名苗族博士、两名彝族博士),并为乌蒙山区的苗族人创制了苗文,译出苗文《圣经》,为乌蒙山区的父老乡亲创建了医院、教堂、校园、孤儿院、麻风病院、足球场、游泳池等为民生、民智不可或缺的文明设施。

对此义行,1914年石门全体学生感恩敬立的《溯源碑》如此赞颂道:“十年灌溉偕良友,创字释经,两度梯航与细君,分班授课。故叫万花齐放,遂使良苗一新。叱石成羊,亚伯拉罕之子孙,攀门附骥,衍马丁路德之薪传。天父恩何等昭彰,圣神力不可思议。”1915年9月15日,柏格理为救治罹患伤寒的石门苗、彝、汉族学生被感染,病逝石门,走完光明的天路历程,时年51岁。

胡锦涛总书记任贵州任省委书记时,在一次干部会议上,这样评价柏格理:“公元1905年,一个叫柏格理的英国传教士来到贵州毕节地区威宁县的一个名叫石门坎的乡村。那是一个非常贫穷、荒凉、艰苦的地方。他带来募集的资金,在这块土地上盖起了学校,修起了足球场,还建起了男女分泳的游泳池。他还创制了苗族文字,自编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的教材。免费招收贫困的学生。后来,那个乡村发生了一场瘟疫(伤寒),当地老百姓都逃走了,他却留下来呵护、救治他可爱的中国学生,最后被瘟疫夺走了生命。

“柏格理去世了,在中国一个荒凉的小山村里,留下了他的坟墓,留下了他培育出来的一代中华精英。有人统计,这里出现了两个苗族博士,培养出中国共产党厅级以上干部约20名,县处级以上干部近100名。”“他传播了科学知识与西方文化,留下了奉献和敬业精神。近百年过去了,至今这个乡村,有的老人居然还能说上几句英语。柏格理用实践告诉人们:进步的科学文化和艰苦创业,可以在贫困、落后的地区实现教育的超常规发展。”

1908年,风华正茂的英国传教士富能仁(James Outram Fraser)远渡重洋,来到同样属于云贵高原的云南西部怒江傈僳族聚居区,为傈僳族人创制本族文字,翻译《圣经》,建立教堂,创办学校,培养了数千傈僳族人的孩子;他和柏格理一样,也为傈僳族人开办了诊所、医院。他与边民为友、以崇山峻岭为家,历经患难、多次濒临死亡边缘,终因辛劳成疾,罹患脑疟疾病逝在他的“第二故乡”怒江傈僳族人部落,埋骨云南保山松林间,魂归天家,时年52岁。

“一粒麦子若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12:24) 百年沧桑,烟云过目。上帝的大能拣选了柏格理、富能仁一行使徒,藉着圣灵的感化、无伪的爱心,见证了世上确有一种“无缘无故”的大爱,这大爱超越于种族、家国、阶层以及一己之利,令一切偏见、冷漠、自义与骄傲在此面前都无地自容。追问终极缘由,乃是源于神爱世人,爱的种子方才播散于人们有信心的灵命。灵命者,本乎恩典与真理,卑微如一粒芥子却生生不息,虔诚纯洁若赤子之心而与神同在。

展览主题

“从前引导你们,传神之道给你们的人,你们要想念他们,效法他们的信心,留心看他们为人的结局。”(来13:7)

本展览为纪念性的艺术巡回展览,展览以丰富、新颖、深刻的当代艺术作品,以及滇、黔本地属灵之实物,来纪念以柏格理、富能仁为代表的一行使徒所行的神圣事工,缅怀其圣洁,追慕其公义,秉承他们爱上帝、爱中华、爱弟兄姊妹、爱人如己的崇高精神;赞美造物主在愚拙人身上所彰显的超奇智慧,在贫弱的人群中所成就的丰富恩典;领受并担当个体生命在世上“作盐作光”之使命和道义;藉此充实当代艺术之价值涵义。

展览结构和展品

本展览分为六个相互关联、互为意向的单元,力图把展览主题的整体意义体现在每件作品主题和题材之间的联系上。

第一单元 赞 美(暨开幕式)

“凡有气息的都要赞美耶和华。你们要赞美耶和华!”(诗150:6)

苗族、傈僳原声唱诗班献诗

演唱时间约40分钟

领队:作曲家杜佩良

第二单元 种与收

“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诗126:5)

本单元展示伯格里、富能仁的教育和传教业绩,包括两个方面实物:

一、伯格里、富能仁的肖像照片,生平介绍,墓志铭拓片、墓地照片,教区、学校、医院及自然环境旧照片,生前用具等。

二、苗族、傈僳族属灵的实物:包括老版本民族语言圣经、十字绣、带经文的民族服饰,残存的碑石拓片,现有教堂、礼拜活动、村寨及学校照片。

搜集整理:欧阳剑山

第三单元 佳美脚踪

“报福音传喜讯的人,他们的脚踪何其佳美!”(罗马书10:15)

记录片展播约40分钟

本片是《带着爱来中国》福音系列纪录片的延续。影片以柏格理、富能仁的福音事工为叙述主线,记述苗族、傈僳族的信教历史,描绘乌蒙山和怒江一带壮丽、险峻的自然风光,再现本地人民的现实生活状况以及基督徒艺术家在圣灵引领下所从事的采风创作活动。全片真实、生动表现出人们在生命之路上追随基督耶稣的坚毅信念、永生希望和爱之感动。

导演、制片人:何 柯 蒲 勇  

第四单元 天 路

“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约翰福音11:25)

本单元以雕塑、装置的立体空间象征形式,通过使徒的雕像、盐山、蜡烛、棺木、声音、水晶十字架和苗文、傈僳文《圣经》的奇特场景效果,来表现柏格理、富能仁永生不朽而震撼人心的使徒精神。纪念他们活出了耶稣基督在“登山宝训”中的要求标准:通过美好的行为,成为这个世界的“光”和“盐”。作为“盐”,他们在混乱、腐朽、贫瘠的社会中,承受着巨大的生死考验,却保持清洁的良心和圣洁的生活,作为“光”,他们为那些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了真理和希望。

雕塑:王华祥 朵 夫

装置:岛 子 张建波  

第五单元 灵 命

“只有  神藉着圣灵向我们显明了,因为圣灵参透万事,就是  神深奥的事也参透了。”(哥林多前书2:10)。

本单元为绘画作品展区,展示13位画家的油画、水墨、版画、综合材料等具有圣艺术品质的绘画作品,全面呈现参展的基督徒艺术家用近半年时间,在圣灵的引导和感动下潜心创作出的艺术作品,这些绘画作品既对绘画语言形式有所创新,又蕴含灵性的活力和深度,反映出中国当代圣艺术的独特形态和发展状况,艺术家们无疑以各自不同的作品,赋予了圣艺术以簇新的理念、形式和风格。

绘画

白也夫 英 德 王玉山 王 赛  李 莹 卫 林 张建波

张家瑞 黄 河 张 帆 任刚夫 (美)斯蒂夫 岛 子

第六单元 霓 虹

“虹必出现在云彩中,我看见,就要记念我与地上各种有血肉的活物所立的永约。”(创世纪9:16)

“虽有暴风乌云天际弥漫,生活中常有痛苦重担;基督为我领港引导在前,他差遣霓虹和雨点。他差遣阳光照亮地面。(《新编赞美诗》272首 )

本单元为本次采风活动的摄影作品,旨在见证神与我们、与万物所立的永约,见证属灵民族的历史遗存和顽强的生命,由此而来的影像表现力阐释了爱的力量、信仰的笃实和自然的魅力。

摄影:(美)斯蒂夫 顾 青等

结 语

“现今的事早先就有了,将来的事早已也有了,并且  神再寻回已过的事”(传道书3:15)“爱是永不止息。”(哥林多前书13:8)

古云:君子小人之泽,三世五世即斩。历史固然有其强大的遗忘惯性,然而,历史记忆毕竟由人类良知的感动而留存。从造物主恩典和真理而来的大爱、大能所成就的人物和事业,在今天依然感动我们的良知,令我们永远纪念和传扬。

以基督精神为成长营养的人,是秉有灵命之人,是有福之人,是蒙爱、蒙怜恤之人,也是承受地土之人,在他们短暂的人生中,仍以生死于中华大地为安。针对一个盛行乡愿犬儒而小信的时代,“以灵命、爱中华”乃是一种呼召,一种精神的回归:重新回到“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的宇宙境界里,回到普世价值,回到历史和未来的福音里,回到每个人都是大创造者、大成就者的上帝之爱里,回到人类的信仰情怀之中。(岛子)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