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近代思想家为何被称为“长毛状元”?

作者: 鼓浪隐士
来源:福音时报
2023-05-16 07:22:50
分享与播放

近代以来,随着西风东渐,很多西方的科学文化传播到了中国。而这些著作得以流传,离不开一群睁眼看世界的国人付出,而被称为“长毛状元”的王韬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王韬原名王利宾,后改名王瀚。他于1828年11月10日,生于苏州长洲县。从小进入私塾读书,打下良好的国学基础,并于1845年考取了秀才。

1847年,王瀚来到开埠不久的上海看望在此教书的父亲,在此结识了在墨海书馆的麦都思、艾约瑟、慕维廉等等伦敦会传教士,从而开拓了眼界。

次年父亲不幸亡故,家有妻女的王瀚失去了生活来源。幸好他得到麦都思的帮忙,得以进入墨海书馆工作。他成为麦的助手,跟他翻译《圣经》。而这个汉译本(妥办译本)因着语言流畅,而在半个多世纪里成为中国教会的标准本,直到1919年和合本问世。王瀚文笔可见一斑。而王瀚也在传教士的影响下,于1854年8月26日受洗归主。

在墨海书馆工作期间,王瀚与伟烈亚力、艾约瑟等人合作,翻译了《华英通商事略》、《重学浅说》、《光学图说》、《西国天学源流》等书籍。极大满足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需求,为洋务运动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王瀚也通过西学的翻译,极大拓展了见识,走在时代的前沿。

太平军逼近上海时,王瀚化名黄畹给他们写信,劝说他们放弃进攻。可这封信被华尔的洋枪队发现,清廷知道了这件事,于是下令缉拿王瀚。幸好麦都思的儿子,时任英国上海领事麦华陀的保护,王瀚才得以逃往香港避难。此时为了躲开追捕,他把名字改为王韬,而后世记住了这个响当当的大名。

王韬来到香港后,得到英国传教士、著名汉学家理雅各的热情接待,在其帮助下渡过了难关。而他也开始另一项重要工作,协助理雅各翻译儒家《十三经》,其中《尚书》一书王韬出力颇多。这些英译本在西方引起了轰动,成为了解中华文化的标准版本。避难中的王韬无意间促进了中学西传,

王韬在香港期间从事《华字日报》的编辑,同时在此调研,收集了不少有用的资料。《香港略论》《香海羁踪》《物外清游》等文章是了解香港近代史的重要资料。

1867年底,王韬前往欧洲游历,到访意大利、法国、英国等地。并在著名的牛津大学作演讲,向西方人介绍孔子的思想。此后他前往苏格兰,帮助理雅各完成了《诗经》、《周易》、《礼记》等书籍的英译,这些著作同样流传至今,是英语世界学习中国文化的范本。

1870年1月,王韬将所购的一万一千卷中国书籍赠给大英博物馆。伦敦文化界对此举“无不同声嘉叹”。此后前往巴黎,与汉学家儒莲交流,两人相谈甚欢,留下一段佳话。

是年4月,王韬回到香港,租住了一间小房子,取名“天南遁窟”,自号“天南遁叟”。他继续主持《华字日报》,并创办了《循环日报》。因着游历欧洲,他深刻地感到西方的富强,认为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远远不够,只有通过变法,才能让中国摆脱积贫积弱的局面。他在报刊上先后撰写数百篇关于时局的文章,并《变法自强上》《变法自强中》《变法自强下》三篇政论,鼓吹变法的意义。

王韬是中国近代最早提出变法者之一,他的重商思想强调只有发展经济,才能实现富国强兵、抵御外侮的目的。这在以农为本的传统社会中无疑是振聋发聩的声音。可惜王韬的思想未能得到当时的广泛响应,仅有郑观应等少数人认识到重商的意义。而其他变法思想同样遭到了冷遇。直到甲午战争中,中国才真正觉醒,认识到变法的重要性,证明了王韬当年的远见卓识。

王韬在香港期间,正值普法战争激战正酣。于是《法国志略》、《普法战纪》等书籍,并在《华字日报》与《申报》上连载。从而让国人得以第一时间了解战争的进展。而这客观上也让洋务派看到了德国的兴起与强大,成为近代国防建设以德为师的远因。

王韬的思想随着著作流传到了日本,被维新派所重视。于是在重野成斋、栗本锄云、蕃士冈鹿门等文化人的邀请下访问东瀛。王韬访问了东京、大阪、横滨等城市,与不少维新派人士交流,从而写下了《扶桑游记》一书。书中记载了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社会,让王韬坚定了变法思想,可惜未能在国内引起巨大反响。

晚年的王韬回到了上海定居,创办了弢园书局、格致书院等机构,从事出版教育工作。1890年王韬成为《万国公报》的编辑,并在1894年刊载了孙中山的《上李傅相书》的一文。

1897年5月24日,王韬在上海安息。王韬满腹经纶,但从未考取金榜题名,可他的学识远在当时中国众多文人之上,又因其在西学东渐与中学西传的上的贡献,因而被称为“长毛状元”。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