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探讨圣经孝道伦理 奉养之孝是为人的本分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危机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10/2011》指出,2011年以后的30年里,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面对老龄化的问题,现实社会告诉我们最简单的道理:我们的社会需要孝道,来主导稳定的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以发展稳定的社会结构。

“如果我们在这里做礼拜,我们会发现,老年化最大程度出现的可能是在教会里,所以在教会里面我们更要强调孝道,讲孝道对于基督徒来说至关重要。”过去一段时间,北京燕京神学院的陈驯牧师在证道中分五次与众分享了《圣经孝道伦理》,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关于孝道的教训,阐述了圣经中关于孝道伦理的教导。

在《圣经孝道伦理之二》的讲解中,陈驯牧师从最简单的孝道方法,即奉养之孝讲起。“就是要把父母养活养好,让他们能欢欣度过晚年,这是最简单的孝道的开始。”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孝》,陈牧师说,中国文化把孝敬父母作为道德的起点,虽然现在人们不需要按着传统的方式来孝敬父母,但中国人毕竟是把这种孝道精神给继承下来了。

而圣经里面关于孝道的部分,有与传统文化很相似的地方,也有有差异之处。陈牧师就此讲到,圣经强调孝道是法律责任,而中国传统文化是把孝道作为道德之始。引用出“咒骂父母的,必要把他治死”(出21:17)、“凡咒骂父母的,总要治死他,他咒骂了父母,他的罪要归到他身上”(利20:9)、“轻慢父母的,必受咒诅”(申27:16)三处经文,他强调,“(孝敬父母)在圣经中是必须做的,如果你不养父母就触犯律法,要受到制裁。”

为什么在犹太律法里面是以法律规定来管理孝道,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对于这一问题,陈牧师解释到,在基督教中强调人犯罪堕落以后道德靠不住,就比如说在现在社会,如果人的道德靠得住的话,那么孝敬父母就不会成为社会问题;如果人的道德性是不完整的,就需要律法的约束。

关于奉养父母的第二点,陈牧师讲到了“富贵仁养”,即富贵者需要学会仁养父母。以圣经旧约里约瑟为例,约瑟被十个哥哥卖到了埃及,经历很多磨难他成为了埃及的宰相,在父兄面临饥荒时,约瑟奉养了父亲和全家人,甚至是整个民族,尽了仁养的本分。“富了贵了,也不能忘记那片土地和那片土地上生养你的父母。”

第三,苦不放养,意即日子很苦,也不放弃奉养父母。陈牧师讲到,不在乎你有多少钱有多少面包,而在乎一种精神,儿女无论在何种境界中都要不忘父母。

第四个方面,陈牧师讲到危难托养,虽这不是在所有人会遇到,但也不乏先例。在圣经约翰福音19章记载了主耶稣十架七言的一句“看你的母亲”,主耶稣在最危难的时候把自己的母亲托付给自己爱的门徒。陈牧师说,“在危难之际的托付,能证明一个人的人格是否美、是否善、是否真。”

圣经中提到很多例子,强调奉养之孝是人的本分。“隔代尽孝是一件非常美的事情,”此外,陈牧师还讲到最后一点,“奉养之孝不可以亏欠,不可以投机取巧。”奉养父母是儿女应尽的孝道,因此身为儿女就向父母努力尽孝。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