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对互联网的应用,可以以前几年发生的新冠疫情为转折点。由于当时新冠疫情爆发,关门、暂停师弟聚会,所有教会被打得措手不及。
还记得,教会正在准备年初一及往后一天的主日聚会,本来对外通知的是连续两天聚会,可是却在除夕那天突然通知要暂停聚会的通知。对这突如其来的通知,由于连带的事情多,连在教堂门前贴个告示的时间都没有。年初一那天,只能带着口罩,打着雨伞,在教堂门前把前来聚会的信徒劝离。
当时,教会因为疫情管控而全面暂停聚会,最初所面临最大且最为迫切的问题,就是信徒没办法像之前那样参加实体性的聚会;而且,暂停的时间,还无法预知,但心里面也清楚,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所以,一时之间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大约经过十天左右的恐慌与观察,线上聚会应运而生,接着,周边其他教会也逐渐开始线上聚会。
可以说,这种由教会实行的线上聚会模式,在此之前绝无仅有,因为都是线下聚会,从来没有想过会开展聚会。虽然,当时教会采用的是“微信群”聚会,没有采用视频直播的方式,但以信徒的角度而言,这种线上聚会模式的普及率更广、应用起来也方便。
后来,随着线上聚会的进行,又有第二个问题产生,那就是教会已经数周没有收入了,因为线下聚会开不了,信徒也无法去教会奉献;加上也不断有信徒反应,他们准备的奉献款无法奉献。在此情况下,教会账户的二维码也开始普遍起来,把二维码发在教会微信群里面,信徒扫码就可以在线上进行奉献。
虽然线上奉献的总收入数不及线下,但在教会无法进行线下聚会的时候,那些线上奉献款真的是解了教会的燃眉之急。疫情之前,线上聚会、线上奉献,可能在一些教会中存在,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流行及普遍起来却是在疫情发生的时候;直到如今,教会还在普遍采用线上与线下聚会相结合。
可以想见,若不是互联网的普及,在疫情期间,肢体们还真的没有办法一起聚会,也只能等疫情管控放开了,信徒才能得以一起聚会。这就是互联网及其普及给教会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同时,这也是教会界第一次普遍性的体验了互联网的便利。
然而,教会在体验互联网给教会带来种种好处的同时,其实也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难处。什么样的难处呢?
一个难处是教会中仍然有人对互联网反应迟钝、甚至是排斥。有些肢体,即便是在没办法线下聚会的时候,还在不情愿接受线上聚会;仍然认为没有线下聚会好,甚至认为此乃是虚拟的,不是教会,不属灵。可以想象的出来,在疫情当下、教会无法线下聚会的当口,有些人都反感线上聚会,认为不属灵,那若是放在平时,岂不是更反感、更排斥。
二个难处是仍然有不少肢体无法体验互联网带来的好处。很多肢体们之所以无法体验,其中一个原因乃是他们没有微信,用的都是老年机,根本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让人干着急。这也是很多教会在当时没有使用视频直播的原因之一,因为视频直播的技术含量、要求等相对更高,这对老年信徒而言根本就是个未知的领域,看可以,但根本无法操作。
三个难处是教会不便于管理。对于一间实体性教会而言,线下聚会相对便于管理,便于管理的原因不仅在于聚会时的次序,也在于便于监测信徒信仰的情况,以及可以有效拒绝异端邪教的渗入。但,线上聚会在此管理上就显得难度较大,因为一来信徒可以随意进入其他群,二来信徒也可以拉其他人进入本群。
当然,不管难处有多少,但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一个基本判断就是利大于弊,不仅是在疫情的时候,平常的时候也是这样。因为教会也是社会的一份子,如今的社会离不开互联网,教会也是,若是强硬拒绝,吃亏的还是自己。
因此,教会决不能因为一点困难,遇到了一些难处或者反面事例,或者是有些事情想不开、想不通,就否定互联网。可以确定,否定、拒绝的方式行不通,正确的途径与方法乃是,要在认同、拥抱、使用的同时,想方设法解决困难,至于一些解决不掉的困难,那就交给时间好了。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