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这座引发世界大战的城市,为何被称为“欧洲的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是世界三大亚伯拉罕体系宗教的圣地,也是一个饱受战火摧残的城市。而在巴尔干半岛,也有这么一座城市存在着多种宗教(派)、民族并存、对立的情况,也同样是一座因战争而闻名天下之城,她就是被称为“欧洲耶路撒冷”的萨拉热窝。

很多上了年纪的国人,对于这座城市的认识,都来源于南斯拉夫在七十年代拍摄的《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这部电影,而萨拉热窝的历史远比电影更加跌宕起伏。

1893年,奥匈帝国的考古学家在萨拉热窝附近发现了布特米尔文化,由此可以推断早在史前时期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轨迹。而到了古希腊时期,这里是伊利里亚人居住的地方,直到被罗马人所征服。

在民族大迁徙的时代里,哥特人驱逐了罗马人,成为这里的主人。可在七世纪时,斯拉夫人南下,占领了这一地区。在中世纪时期,南迁的斯拉夫人纷纷接受了基督信仰,成为其文明的组成部分。根据梵蒂冈的文献记载:“1238年教会曾在这里建设圣保罗大教堂。斯拉夫人的城塞自1263年到城市被奥斯曼帝国征服的1429年为止都一直存在。”

总体看,这片土地从史前到中世纪时期里,相比于世界很多地方,还是比较稳定的,没有发生太大的战乱。可是到了十五世纪,这片宁静的土地被彻底改变了。1389年,塞尔维亚为了抵御入侵者,在科索沃与土耳其人展开决战,结果遭到惨败,奥斯曼帝国的势力就此进入这片土地,他们于1450年建立了萨拉热窝这座城市,成为波斯尼亚州的首府。

在首任州长伊萨·贝格·伊萨科维奇的统治下,城市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他促进了城市旧市区的建设,修建了供水系统和属于伊斯兰的宗教场所。而第二任州长格兹·胡色雷·贝格加强了教育建设,学校、图书馆等等设施纷纷出现,加速了萨拉热窝的繁荣。在当时,无论是人口还是经济规模,萨拉热窝都是奥斯曼帝国仅次于伊斯坦布尔的第二大城市。

不过对于当地斯拉夫人来说,却没有享受到太多福利。奥斯曼帝国规定,只有改变信仰才能获得社会发展的可能,如果坚持基督信仰,那么就要担负各种繁重的税收,并被称为“赖雅”(即土耳其语中“畜牲”的意思)。土耳其人还强迫将基督徒家庭的男孩从父母身边带走,成为其禁卫军的重要兵源。

面对奥斯曼帝国的压迫,有些斯拉夫人出于利益或其他原因选择了妥协,他们纷纷选择了改宗,成为了一个新的群体——波斯尼亚人(其实古代并没有这个民族称谓,而是叫“穆斯林人”,他们仍保持塞尔维亚与克罗地亚的族籍。是铁托将其划为波斯尼亚族的)。而这些改宗的斯拉夫人,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二鬼子”,不仅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同时也参与对斯拉夫同胞的迫害、掠夺,不同族群之间产生了难以调和的仇恨。从此萨拉热窝就难以太平,出现了深刻的种族、宗教矛盾。

1697年,哈布斯堡王朝名将欧根亲王攻占萨拉热窝,这场战役让城市遭到严重损毁,虽然后来土耳其人又重新占领,并进行重建,但已经无法恢复往日的规模。

1850年,奥匈帝国重占萨拉热窝,并依据1878年的《柏林条约》将其纳入自己的版图。奥地利人统治时期,带来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城市开始了近代化历程,工厂、有轨电车、电气设施等等都在萨拉热窝出现了。在战前享受了一段和平、繁荣的美好时光。

十九世纪末,欧洲的帝国主义列强为了称霸世界,形成了三国协约(英法俄)与三国同盟(德奥意)的格局,而巴尔干战争所引发的民族觉醒,导致奥匈帝国境内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南斯拉夫人想要摆脱统治,与塞尔维亚合并成为大塞尔维亚国。奥匈帝国为了镇压民族运动,决定入侵塞尔维亚。而军事行动的策划者就是王储费迪南大公与总参谋长弗兰茨·康拉德·冯·赫岑多夫。

1914年6月28日,费迪南大公前往萨拉热窝视察,遭到了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加夫里洛·普林西普刺杀。此举激怒了奥匈帝国,他们于是入侵了塞尔维亚。而他们背后有沙俄的支持,因此尼古拉二世向奥匈帝国宣战。接着德国、英国、法国等等列强积压已久的矛盾爆发,纷纷彼此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此爆发。普林西普的枪声让萨拉热窝成为世界大战的导火索,从而载入人类史册。

一战后,萨拉热窝成为南斯拉夫王国的德里纳河省的首府。二战时,纳粹德国占领萨拉热窝,并将其划入由纳粹扶持的乌斯塔沙克罗地亚独立国。而这些克罗地亚法西斯分子对塞尔维亚进行残酷迫害,从而加剧了两个民族之间的仇恨。而塞尔维亚爱国者与纳粹及其帮凶乌斯塔沙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瓦尔特的电影就反映了这段英雄往事。1945年,铁托带领游击队解放了这里,萨拉热窝因此成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重要城市。

在铁托时期,萨拉热窝得到快速发展,城市面积得到了扩大,再度成为巴尔干地区一座繁荣的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让萨拉热窝得以兴办1984年举办冬奥会,迎来其高光时刻。

可随着南斯拉夫的解体,萨拉热窝成为波黑首都,并在1992年3月陷入残酷的内战。几百年来积累的波斯尼亚人、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的矛盾就此爆发,他们相互敌对、清洗,让萨拉热窝陷入了苦难中。战争导致城市人口减少了三分之一,繁荣的局面再度消失。

1995年底,波黑内战结束,萨拉热窝再度开始了重建。可喜的是,他们是巴尔干地区发展最迅速的城市之一,不少摩天大厦拔地而起,再度成为地区的经济中心。

目前萨拉热窝仍是一个民族、宗教多元的城市,其中信奉伊斯兰的波斯尼亚族占到49%,其次是东正教的塞尔维亚族拥有34%的人口,而克罗地亚族则是天主教徒,其人口共有7%。此外城市还有犹太人、吉普赛人等等其他种族。因此萨拉热窝与耶路撒冷一样,都是多宗教、民族杂处的城市。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